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两种角度就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理论方面主要引用了瓦格纳法则、凯恩斯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和外生增长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偏重定性的推导。继而又借助VAR模型和MS-AR模型,对GDP、财政支出、CPI和M2从1996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季度同比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GDP和财政支出的增长进行了数据描述并分析了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然后,验证了所选择的变量是否具备构建VAR模型的条件,在符合构可能性后,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研究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剖析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考察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而后,根据MS-AR模型划分出了高波动区制和低波动区制,探讨了不同区制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最后在两区制下分别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来观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中得出“瓦格纳法则”在我国的是成立的,即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也会随之增长;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长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效果不明显,还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率较高的阶段适合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要注意不宜长期使用,在经济增长波动率较低的阶段应使用稳健性财政政策等结论。建议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要保持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的比例上,掌握好扩张性和稳健性财政政策之间转化的时机,必要时相配合以货币政策来熨平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同时应该注意财政收支的多寡并不能完整的代表财政政策,要对财政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预算外和体制外收支最好也能被纳入考虑范畴。还可以辅助以减轻税负、加强推动税制的改革的力度、调整转移支付方向、改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等手段来完善我国财政政策体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