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中国民众在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思想既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又体现了民间文化历史的继承性,以及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的集体性,体现了从自然要求超升到文化要求的人类文化本质的规定性。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民众认识方式,认识成果的延续和累积,必然地对现实中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不可抗拒的作用,同时对民间审美活动产生影响,成就了传统民问美术的审美特色。民间美术的精神也就是民间文化观念在审美意蕴中的具体体现。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反映了民间的审美意识,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准则。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同时他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不论历史上的官庭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宗教艺术、还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根源和基础,都应从民间美术这一本母体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发展。俗话说:“越民族性的,也就越具有国际性”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就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没有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传统是人类文化的遗存,放弃优秀传统就难以找到发展的支柱。相对广告设计而言,更是如此。 广告设计艺术,是一门时代特征显著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大理念中的广告设计艺术己经越来越多地与科学技术建立着密切联系,以跨越学科、跨越时空、跨越国家和地域的语言局限,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沟通、交流与理解的重要载体,深刻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衣、食、住、行等等方面。因此,不能不承认,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设计,是人类寻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创造行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引导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而随着广告设计艺术重要地位的日益凸现和迅猛发展,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国际化的显著发展中产生了民族化失落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民间美术中得到启示。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纯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使用的实用美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求美而美的艺术,而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种真正为生活造福的艺术,它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习俗等各个方而,并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不仅具有生活实用性、精神审美性、文化民俗性,还具有本原性。另外,民间美术还保持着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反映了我国传统思维中的重综合、归纳和感性、顿悟以及强调辩证的整体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具有自身的优势。他与具有经济性、高科技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广告设计艺术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二者的关系:①民间美术与广告设计同源同宗,②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与广告设计一脉相承,③民间美术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的源泉和基础,④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超越。此外,民间美术对广告设计的启示也是既深刻又表现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对广告设计发展的启示,即广告设计艺术应注重汲取民间美术的精华,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实例越来越证明我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有其合理内核,诸如老庄哲学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重又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而以传统文化和思维为其内核的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与自然的亲和等诸方而刚好可以弥补中国现代广告设计在这方而的先天不足,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广告设计艺术打开了一座可供互补和可资鉴的宝库,使建立中国的现代广告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了它现实的契合点,也使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在这一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洋为中用,占为今用”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制作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从1913年至今90多年间,香港共摄制出了9,000多部故事片和戏曲片,既超过了台湾地区,也超过了作为母体的大陆。对香港
传统意笔人物画属于文人画的人物画科,是伴随着文人画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规范影响下,作为绘画基本要素的色彩被"墨分五色"…所替代,造成了意笔人物画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