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的推广,海外孔子学院的数量不断扩大,为帮助世界各国解决汉语教师短缺问题,国家汉办通过招募和选拔汉语志愿者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志愿服务。志愿者作为汉语的的使者,以语言为媒,为增进世界各地汉语爱好者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语志愿者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值得重视的是:被派往海外的志愿者大多是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的新手教师,在一年的实习期内,他们除了要独立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课堂,还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促进自我成长。假如志愿者不懂得掌握和利用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很可能因为种种问题应对不当而造成职业停滞,失去发展自我的重要机会,这可能导致相当一部分汉语志愿者在结束实习后,并没有继续选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当浪漫的职业理想在现实中触礁后,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职业引导和关怀,很容易造成这些具有海外实习经验的志愿者的流失。这既是国家教育投入的一种浪费,也是汉语教学师资力量建设的缺憾。因此,关注汉语志愿者的实习过程,可以为未来赴任的志愿者提供发展自我的借鉴,更好地进行汉语推广。了解海外志愿者的实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分析其中的发展阶段,找出解决策略,对于完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对国家投入的珍视,也是对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珍视。本文旨在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的汉语志愿者为例,通过访谈五位志愿者在海外实习一年的经历和感受及对其教学实习日志的分析,将这一年的实习经历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包括汉办培训期和孔子学院开课前的适应期;生存关注阶段从海外志愿者着手行政工作和踏上讲台开始,关注的内容既包括如何在办公室生存日常行政工作,也包括如何在课堂“生存”;任务关注阶段是在逐步适应了孔子学院的工作节奏后,关注的重心开始转为“我怎样才行”。经过分析,再次归纳出志愿者在入职后面临的普遍问题有:志愿者的角色定位问题、生活适应问题、跨文化沟通与适应问题以及教学工作适应问题等。这些关键问题贯穿于汉语志愿者海外实习过程的始终,但是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的影响作用大小不一。并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直接影响着海外志愿者海外实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志愿者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和探讨哪些内部因素在汉语志愿者实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比较和总结各方因素对海外汉语志愿者成长的影响力。最后,本人从志愿者个人角度、实习单位及培养单位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汉语志愿者实习的思考和建议。志愿者个人应该提早了解赴任单位情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时调整定位,设立发展目标等;实习单位应该完善汉语志愿者培养制度,建立公平客观的评估体系;培养单位应当加强和实习生的沟通,注重后续培养和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