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伴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日益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中方统计,自中日建交至2011年底,中日贸易逆差额累计已达到3141.2亿美元,日本成为继台湾和韩国之后,中国第三大对外贸易逆差来源地。中日贸易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两国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两国政府的重视,予以关注和解决。本文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贸易失衡的发展历程、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对策。从结构上本文可以归结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及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综述了学者们对中日贸易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实证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这一部分,笔者对中日贸易失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国际分工、贸易竞争力变化、直接投资、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第五章政策建议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分别从适当调整对日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合理利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以及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主要说明本研究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概括了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相互关系的理论,最后对能够对贸易失衡做出分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为本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中日贸易失衡的发展历程、现状与主要特征。首先,从总量上分析了中日贸易均衡的历史和现状;其次,对中日贸易失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中日贸易失衡给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章,中日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分别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差异、竞争力变化、投资和政治因素方面探讨了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中日比较优势的差异是中日贸易失衡的最基本的原因。同时从中国贸易竞争力变化分析和与日本的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尽管中国有些商品的贸易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但由于中日之间的技术和资本差距,中国仍远远落后日本,因此两国贸易逆差额伴随着贸易总额的增加也逐渐增加。从日本对华投资来看,投资对中日贸易失衡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对华投资带动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二是加工贸易引起的顺差转移。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受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同时美国的高调介入势必也会影响中日贸易关系,同时日本为了缓解对美国贸易顺差,这些都会影响中日贸易的均衡。第五章,改善中日贸易失衡的政策建议。结合前文对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分别从对日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日本对华投资、建立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和改善双边贸易的政治环境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