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工业社会,伴随视觉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文学经典不断遭遇解构,如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被国内外影视或网络改编多次:继国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杨洁执导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之后,九十年代香港电视台推出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并催生了《悟空传》等网络小说的热潮,2004年香港又以《西游记》为题材拍摄了电视剧《齐天大圣孙悟空》和电影《情癫大圣》;在国外,日本富士电视台于2006年热播的十一集日本电视剧《西游记》(《西遊記》)获得了平均22%的高收视率,并催动了该剧原班剧组于2007年来华拍摄电影《西游记之大战金角银角》;瑞典女教师对学生讲解的《西游记》,以及美国NBC电视台2001拍摄的《The Lost Empire》(《美猴王》,又名《The Monkey King》),都分别对原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构。各种《西游记》题材的网络游戏和改编文学也相继问世,畅销全球。面对我国经典在国外遭遇的解构,国内很多观众和读者愤然以对,哀呼经典已出现危机。 百年来,国内外对于《西游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本内涵的阐释上,对于《西游记》在后工业时期被解构的研究,多限于从香港电影《大话西游》和网络小说《悟空传》入手,尚未有学者就经典名著《西游记》跨文化解构的意义进行学术探讨。如何看待后现代语境下经典的解构、正视历史对经典的挑战并实现经典的重铸和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作者运用后现代文学理论阐述了在后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经典遭遇解构的历史必然性,并以经典名著《西游记》在美国及日本的影视改编为例,分别分析美国和日本版《西游记》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对原典的解构。同时,本文立足于跨文化的层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剖析经典被解构的现象背后所存在的文学研究价值,论证了经典并非真的失语,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多元化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 作者认为经典在后现代工业社会中只是在形式上被消解,改编后的经典作品彰显了原典的无限阐释的魅力,并通过改编延续了原典的生命,改编后的经典和原典和谐共存于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从经典的改编中总结经验,这将大大有助于我们重新塑造新的经典,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允许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世界文学才会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希冀借助对经典“失语”的讨论,为经典的重铸以及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些思路。我们应立足于文化研究,从美国和日本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改编中发掘出深层的文化涵义,探求经典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延续自己的生命,这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将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