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inic carcinoma,或称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其中80%以上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早期诊断困难,6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复发、转移成为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NSCLC扩散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手术根治性及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于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是临床分期的重要指征。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基质中,常能发现淋巴管的增生和扩张,但其分子机制至今尚未充分阐明,淋巴管形成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缺乏明确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及特异的淋巴管标记因子,因此对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缓慢,大多集中在对血管系统的研究上。近年来发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研究认为VEGF-C是相对特异的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与VEGFR-3结合后可发生淋巴管内皮扩张,促使淋巴管形成,从而为研究淋巴结转移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10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酯酶基因)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重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突变或缺失可导致肿瘤进行性生长。文献报告人类多种肿瘤中有PTEN突变与缺失,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中尤其明显。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不仅可以反映肿瘤间质的淋巴管生成程度,而且是判断多种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参数。迄今为止,同时观察NSCLC VEGF-C、PTE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情况,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研究VEGF-C、PTEN在NSCLC内表达及与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以期为NSCLC抗淋巴管生成治疗提供策略和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68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标本和其中30份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全部用10%福尔马林固定,经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法检测VEGF-C﹑PTEN以及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肾小球足突细胞膜粘蛋白podoplanin在NSCLC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LVD。采用t检验、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线性相关分析,统计分析VEGF-C﹑PTE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以及与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NSCL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83.80%(57/68),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0%(5/3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0.396, P<0.01)。NSCL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42.60%(29/68),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0%(26/3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0.077, P<0.01)。NSCLC组织中LVD为20.30±6.01,癌旁正常组织中的LVD为10.55±4.9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7.800,P<0.05)。2 VEGF-C在腺癌﹑鳞癌﹑腺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30%(28/31)﹑80.80%(21/26)﹑72.70%(8/1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TEN在腺癌﹑鳞癌﹑腺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20%(14/31)﹑42.30%(11/26)﹑36.40%(4/1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VEGF-C在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0%(12/22)、97.80%(45/46),二者之间呈显著性差别(x~2=17.491,P<0.01);PTEN在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0%(19/22)、21.70%(10/46),二者之间呈显著性差别(x~2=25.411,P<0.01)。4.VEGF-C在Ⅰ+Ⅱ﹑Ⅲ期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12/20)、93.80%(45/48)。PTEN在Ⅰ+Ⅱ﹑Ⅲ期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16/20)、27.10%(13/48)。在Ⅲ期NSCLC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Ⅰ+Ⅱ中的表达(x~2=6.016,P<0.01);PTEN在Ⅲ期NSCLC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在Ⅰ+Ⅱ中的表达(x~2=16.162,P<0.01)。5.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将68例NSCLC标本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88.10%(52/5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55.60%(5/9)。PTEN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30%(22/37)﹑88.90%(8/9)。VEGF-C﹑PTEN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x~2=3.946,P<0.05;x~2=6.470,P<0.05)。6.在NSCLC组织中,VEGF-C阳性组的LVD为22.31±4.20,阴性组的LVD为17.90±4.8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117,P<0.05);PTEN阳性组的LVD为16.10±5.30,阴性组的LVD为21.10±4.8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062,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LVD为21.90±5.90,淋巴结阴性组的LVD16.51±5.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573,P<0.05)。7.VEGF-C﹑PTEN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 -0.2672,x~2=17.818,P<0.01)。结论1.VEGF-C﹑PTEN在NSCLC组织中分别表现为高表达和低表达。VEGF-C﹑PTEN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2.NSCLC组织中淋巴管生成活跃,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VEGF-C﹑PTEN的表达与NSCLC中的LVD分别表现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二者对肺癌的淋巴管生成可能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VEGF-C、PTEN的表达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临床候选指标。3.VEGF-C﹑PTEN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