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包装业的高速发展,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饮料瓶已成为构成城市固废的主要成分之一。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饮料瓶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资源和环境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R-PET在加工、使用、回收、再加工过程中,部分分子可能发生热解、水解、热机械和生物降解等反应,导致其熔体强度和特性粘度降低,因而不能满足纺长丝和吹瓶等直接再加工的要求。同时由于分子量下降、结晶度上升,材料的脆性增大、韧性降低,难以满足工程塑料高机械性能的要求。实际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存在结晶速率慢、制品收缩率大、制品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在作为注塑工程塑料的应用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从扩链,增韧和结晶等方面对R-PET, PET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选择具有多官能度直链环氧结构的ADR4370S为扩链剂,在转矩流变仪上,采用原位熔融扩链法对R-PET进行改性,并通过动态流变、DSC、转矩流变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扩链改性条件参数对R-PET分子量、分子链结构、溶胶凝胶转化、热机械稳定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DR4370S添加量的增加,改性后的R-PET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链的支化度增加、特性粘度和熔体强度增大;当扩链剂用量为0.5 wt%时,改性后的R-PET的特性粘度从0.59 dL/g增大到0.61dL/g,接近原生料BG80(0.62 dL/g)的标准;而当扩链剂用量为1.5 wt%时,体系出现溶胶凝胶转化;用量为2.0 wt%时,体系则出现凝胶结构。研究结果还表明,改性后的R-PET热机械稳定性和结晶速率均出现下降趋势。采用无定形三元嵌段共聚物ABS与部分结晶的R-PET,在转矩流变仪上熔融密炼制备了R-PET/ABS共混物。采用一步法熔融密炼制备接枝率约为5%的ABS-g-MAH共聚物,并用其增容R-PET/ABS共混体系,制备性能优异的R-PET/ABS/ABS-g-MAH合金。并采用DSC、SEM、DMA、旋转流变仪等表征方式,分析了R-PET/ABS合金相形态结构与组分质量比、粘率和相容剂含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R-PET/ABS为部分相容的体系,但添加适量的ABS-g-MAH,可明显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在ABS-g-MAH增容的R-PET/ABS共混体系中,增加ABS组分含量,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可由海岛结构逐渐向部分共连续和两相共存转变;而固定组分质量比,改变组分的粘率,则可以改变两相界面面积和相形态结构。选择镧的配合物(LaC)作为PET异相成核剂,经转矩流变仪熔融密炼制备PET/LaC复合材料。采取DSC、POM、XRD和旋转流变等分析手段,表征了PET/LaC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以及PET晶体形貌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aC能够提高PET的非等温结晶速率、细化晶型并缩短结晶周期,其添加量为0.85 wt%时效果最佳;随着LaC添加量的增加,体系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下降后增加,熔体的牛顿流动性能增加,体系的加工能耗和PET的玻璃化温度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