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R法制备Sm2(Fe,M)17Nx中的结构演变及其对磁性能影响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m2Fe17Nx型化合物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居里温度、磁晶各向异性场高,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能好,磁性能与Nd2Fe14B系稀土永磁相当等优点,而成为下一代稀土永磁材料最具有实力的竞争者,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采用氢化—歧化—脱氢—再化合(HDDR)的方法制备出了各向同性的Sm2Fe17Nx稀土永磁材料,并通过XRD、SEM、EDX、TEM、HRTEM、Rietveled、DTA/TG,VSM等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SmFe合金在凝固、热处理、HDDR和氮化过程中微观结构和相组成演变的规律及其对Sm2Fe17Nx永磁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及新进展:(1)比较系统地研究了Sm-Fe合金凝固和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的演变规律及机理,开发了以Sm-Fe合金熔炼中的滞后加钐技术以及提高Sm-Fe熔体凝固速度的薄板铸锭工艺为核心的单一Sm2Fe17合金制备新技术,解决了国内外工业生产Sm2Fe17相合金中存在的稀土钐容易挥发,难以获得成分均匀、相组成单一的Sm2Fe17母合金的共性难题,为工业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2)系统研究了Sm-Fe合金氢化-歧化-脱氢-再化合(HDDR)过程中微观结构、相组成的演变规律和晶粒细化机理,研究表明:Sm2Fe17合金约200℃时就大量吸氢生成Sm2Fe17Hx相,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微观裂纹,约350℃时吸氢逐渐完成,当温度高于500℃时,合金再次吸氢,在相同条件下裂纹附近的合金优先歧化,600℃歧化后的SmFe合金最终以纳米晶SmHx相和纳米晶α-Fe相交替出现的双相的层状结构出现,750℃时这种交替的片状结构会发生“瑞利失稳”现象向各向同性的球状结构转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合金的晶粒发生长大;Sm-Fe合金的脱氢—再化合过程是通过同时升高温度和降低氢气压力来实现的,是一个近程扩散和相变、晶界形核的过程,700℃合金的再化合过程开始,其过程是由SmHx解析的高活性的Sm原子与基体相α-Fe原子之间互扩散,在SmHx和α-Fe相晶界形核,同时因扩散的不均匀性,合金中会伴随着少量富钐相的出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其经历着SmFe2相到SmFe3的变化,再化合形成的新相并非是Th2Zn17结构的Sm2Fe17,而是TbCu7结构的Sm10Fe90亚稳相,750℃保温15分钟后亚稳定相Sm10Fe90开始向稳定相Sm2Fe17转变,保温30分钟后除Sm的氧化相外,其它杂相几乎消失,再化合转变完成,保温1h后绝大部分的亚稳定相Sm10Fe90转变为稳定的Sm2Fe17相,合金晶粒大小约150nm左右;随着温度升高到800℃,亚稳定相Sm10Fe90向稳定的Sm2Fe17相转变更趋完全,但由于Sm的挥发和氧化加剧,杂相的含量会略有增加,合金晶粒长大;在HDDR过程中,H对合金晶粒细化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与Sm-Fe合金的歧化反应大幅降低合金的晶粒大小,改变合金微观形貌(相界面),为再化合过程中Sm原子和Fe原子相互扩散形成Sm2Fe17相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提高Sm2Fe17相形核率I,细化其晶粒,另一方面利用降低氢压来提高再化合的形核率而不改变晶粒长大速度,抑制了晶粒的长大,使得Sm-Fe合金晶粒大小从初始母合金的数百微米降低到一百纳米左右;(3)率先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SmFeN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中,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氢化-歧化温度、时间,脱氢-再化合温度、时间对SmFeN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影响的连续的数学模型和磁性能和工艺预测模型,优化出HDDR的工艺条件,并通过了实验的验证。(4)系统研究了HDDR工艺后SmFe合金的氮化过程、氮化机理、分解机理以及N原子在Sm2Fe17合金晶胞中的原子占位、占位率等情况,研究表明:HDDR工艺后Sm-Fe合金在287.6℃时开始吸氮,342℃后合金快速氮化,之后急剧放热,重量急剧增加,450℃到530℃是N在合金中扩散过程,氮的进入并不改变合金的结构,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格常数、单胞体积增大,氮含量不断增加,490℃时达到峰值,虽然在氮化过程中伴随着分解反应的发生,但由于分解反应涉及到原子的迁移,在低于490℃范围内合金氮化占主导地位,温度高于510℃分解加剧,引起合金中氮解析,导致氮含量降低,非磁性或软磁性相增多,氮化后合金的磁性能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490℃达到最大值;粒度对SmFe合金的氮化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未经球磨的SmFe合金的颗粒粗大,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合金中氮含量最低,磁性能也最低,球磨10分钟后合金颗粒大多分布在10um范围内,氮化后合金中氮含量最高,各项磁性能指标达到峰值,随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粉末的粒度变细,氧化含量增加,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解严重,杂相含量增多,磁性能降低;随着氮气的压力的增加,氮原子的活度提高,利于SmFe合金的氮化,同时增加氮气的分压,能有效的抑制分解反应的进行,但受设备的限制,通常采用0.3Mpa氮气压力是较为适宜;经过HDDR过程的合金其表面得以净化和活化了,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微观裂纹,增加了合金表面积,大大降低了SmFe合金氮化激活能,氮化过程中,表面和缺陷区域优先吸氮,之后由合金表面向颗粒芯部扩散,并且优先占据Sm2Fe17合金的9e晶位,4h后N在Sm2Fe17合金的9e晶位占位率达到99%,合金中氮含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合金中主相的含量达到了97.9%wt,成功制备出了N含量高、分布均匀,相组成单一Sm2Fe17Nx稀土永磁粉末,同2.5%wt的粘结剂混合制备出了剩磁Br=0.67T,内禀矫顽力Hcj=1415kA/m,最大磁能积(BH) max=73.7kJ/m3的Sm2Fe17Nx粘结稀土永磁体,在此基础成功地进行了公斤级的生产实验。(5)率先系统研究了W、Nb等微量合金元素的添加SmFe合金铸锭以及HDDR、氮化过程中相组成、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合金化元素的作用机理,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成分和工艺的优化成功制各出了短时均匀化热处理或无须热处理的微观结构良好相组成单一的2∶17相母合金,在磁性能降低不多的情况极大的改善了加工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对比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椎间盘镜
目的探讨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终止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保守治疗组肌注MTX进行治疗,介
热力发电厂作为电力生产企业,不仅生产过程复杂,而且对于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品质要求都较高。但是,由于现代热力发电设备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机
针对职教师资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模式老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提出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中引进渐进式项目驱动与混合式教学,介绍基于渐进式理论的教学项目选取与拆分,以"搭
K-ras是ras家族中的一员,在胰腺癌中的突变率高达90%。有文献报道,K-ras的基因突变与肿瘤的产生和进展有很密切的关系,而且K-ras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一些抗肿瘤药物比如EGFR
以城市中心职能度模型和引力模型为研究方法,对山西省22个城市进行中心等级划分及经济联系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处于"点—轴"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构建了以省会太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
中古汉语日母字在近代汉语里演变为零声母和卷舌音,但是对它的分化条件与演变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无确切的定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15~19世纪朝鲜韵书的谚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