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美学特色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十九首》以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风格,被誉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它的高度艺术成就既是五言诗已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又是人的觉醒和生之咏唱的最典型的表达方式。《古诗十九首》中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是整个建安时期“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前奏,是“文的自觉”的起始阶段。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探求《古诗十九首》所具有的美学特色。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概括梳理《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成果,指出其美学研究仍待深入。 第二部分 论述《古诗十九首》与汉末美学思潮之关系。第一,从经学的衰颓、老庄思想的复归、社会政治、经济、楚骚美学和汉代文学五个方面对汉末美学思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汉末“个人自我之觉醒”的美学思潮;第二,从“贵真”思想的复萌、“感伤主义”的出现及美学意识对人生各个方面的渗透几个侧面,分析了汉末美学思潮的特点:第三,探讨了《古诗十九首》与汉末美学思潮的关系。 第三部分 对《古诗十九首》自然美、含蓄美、悲凉美、浑雅美等美学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第一,《古诗十九首》自然之美表现在深衷浅貌、自然精切的语言和情感的真挚自然上;第二,《古诗十九首》的含蓄美表现在表情达意说理、用典、比兴以及曲终奏雅,意在言外等方面。它的含蓄美使人回味无穷;第三,《古诗十九首》悲凉之美表现在其思想内容、主题及诗歌意象的选择上,高度发达的对“悲”敏感的审美心理,使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来体现其悲凉之美;第四,通过诗义结构的完整、连贯,诗歌意境的浑融,生命意象的融合以及物我关系的转换等方面,探析《古诗十九首》的浑雅美。 第四部分 分析了《古诗十九首》的美学风格在创作和审美方面对后世文学审美的影响。阐述了《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美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其他文献
公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目标在于挽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保证公路的安全与畅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通常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合作,但事件类型和等级不同时,参与应急救援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体裁,以寥寥数语,就表达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英诗汉译作为译学界一个不小的领域,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首先,中外文化背景迥异,社会风俗习惯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陈某(化名)等8名犯罪嫌疑人采用恐吓、威胁、殴打等手段向安阳市胜利路中学的部分学生索要钱财达20余次,金额近3万元。后经法院判决,被告人陈某等共8人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