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多孔淀粉的酶法制备、表征和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淀粉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吸附材料,主要被用作吸附剂和缓释剂,吸附包埋目的物,弥补原来物质的缺陷,改善物质的性能;可用于制备微胶囊的芯材料;还可用于医学上的止血剂、药物载体。本论文以红薯淀粉为原料,使用淀粉葡萄糖苷酶(AMG)、β-淀粉酶(BA)和葡萄糖苷转移酶(TG)共同处理,制备红薯多孔淀粉。通过仪器测定多孔淀粉颗粒破损程度、成孔情况、粒径分布、结晶结构变化、热力学性质,并测定吸附性能,比较多孔淀粉与原淀粉吸附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多孔淀粉的酶解条件为: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1200u/g,酶解时间为12h;β-淀粉酶添加量为18u/g,酶解时间为12h;葡萄糖苷转移酶添加量为8716u/g,酶解时间为14h。2、多孔淀粉的结构表征(1)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多孔淀粉颗粒表面情况,淀粉颗粒结构破损,表面形成孔洞,在上述酶解条件下,破损程度较重,孔洞较多。(2)通过偏振光显微镜(PLM)观察到多孔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不明显或者消失,葡萄糖苷转移酶(TG)添加量越大,偏光十字越不明显,且交叉区域面积变大,说明在酶解过程中淀粉的结晶结构遭受破坏。(3)通过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C)分析多孔淀粉与原淀粉的结构得出:原淀粉在DP为12时出现最高峰,多孔淀粉的离子色谱图在DP为12或13出现肩峰,且峰高明显降低。在酶解过程中,多孔淀粉的支链结构中短链占比逐渐增加,中长链的占比减少,说明复合酶破坏了a-1,4糖苷键,长链被切成短链。(4)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得出,多孔淀粉的粒径分布范围扩大,原淀粉粒径分布图是“瘦高型”,多孔淀粉是“矮胖型”。不同的酶添加量,粒径分布范围不同且缓慢变大,颗粒粒径大多集中在10~100μm区间。(5)天然红薯淀粉的孔径大多为微孔和介孔,多孔淀粉的孔径大多为大孔;与原淀粉相比,多孔淀粉的孔径和孔容积都增大,并且孔径越大,孔容积随着增加。(6)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结果显示,红薯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为66.03℃,多孔淀粉的峰值温度的范围为71~73℃,并且复合酶处理使其吸热焓值降低,说明在酶解过程中淀粉颗粒的结晶区被破坏,导致结晶度降低。(7)红薯淀粉结晶结构为C型,在2θ为15°、17°、18°、23°处有明显的衍射峰,相对结晶度为33.28%,当酶作用后,淀粉的衍射峰强度改变,既有C型的特征峰,又有V型的特征峰,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多孔淀粉在2θ为15°和23°处的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减弱,并且随着酶量的增加,衍射峰减弱的强度越来越大,并且在2θ为23°的尖峰逐渐消失,衍射峰变得越来越平缓,相对结晶度最低为27.41%。3、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1)天然的红薯淀粉吸油率为25%左右,多孔淀粉吸油率为50%,吸油率为50~62.5%,说明经过复合酶处理的红薯多孔淀粉吸附性能提高。(2)红薯淀粉吸附亚甲基紫的能力为5.74mg/g,吸附重金属离子Cu2+、Cd2+、Pb2+的能力分别为16.37mg/g,41.50mg/g,45.74mg/g;多孔淀粉对亚甲基紫的吸附能为原淀粉的2~3倍,对重金属离子Cu2+、Cd2+、Pb2+的吸附量分别是是原淀粉的2.5倍,1.5倍,1.7倍左右。说明多孔淀粉在色素和重金属方面有很好的吸附,是良好的吸附材料。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桥梁管理系统(CBMS)的功能,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CBMS在哈尔滨市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克氏针或注射针头内固定加指甲回纳加压缝合法固定治疗末节指骨中远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48指急诊外伤性末节指骨中远部骨折伴甲床损伤
目的 探讨增强型组织多谱勒技术(ETDI)定量指标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肝病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进行ETDI检测,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组织活检及病理
永春堂对乳腺病的治疗经验大致可分为原生态、传统态、科学态等三个阶段。乳腺病内容广泛,因篇幅有限,此文仅举乳癖(乳腺增生病)为例。第一个阶段属原生态,时间在新中国建立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辅助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超声刀外科治疗痔疮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8例Ⅱ、Ⅲ内痔,14例血栓性、炎性外痔,用强生超声刀行痔核切除手术,病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结果:32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