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天人合一——张岱年的天人观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张岱年先生始终都能清醒地看到文明冲突之下传统文化的处境和命运,长期以来都在反思传统哲学的深层问题,将传统哲学与当代实际相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围绕着“究天人之际”的主题而建立体系,张岱年先生通过研究古人的天人观,形成了他自己的“动的天人合一”体系,对于“天”、“人”、“天人合一”的概念他都给予了界定,并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加了“动”的概念,这也是对于传统天人观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动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才使整个体系得以完善。由最初的主斗争到最终的重和谐,天人观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由最初的单一到最终的具体,张岱年对人性问题的分析逐步深化;由最初的否定到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对天道、人道的一致性给予了更客观的评价。张岱年先生与时俱进的研究精神在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日益凸显,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的哲学理论价值和对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为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章将张岱年在各个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贯穿其中,通过全面梳理他关予“天人合一”的相关论述,以“动的天人合一”的起伏变化为视角,剖析了发展成熟的原因,更加全面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庞大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中的定律是社会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力图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比中比较系统化地研究社会科学定律,阐述社会科
今年5月1日,北京市颁布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行动开始打响,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强制时代.垃圾分类行动势在必行.rn根据条例要求,北
期刊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中,对于他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实际行动给予的肯定,更是对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肯定与巨大鼓舞.202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