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00年全国开始实行GB5461-2000食用盐碘含量标准,生产企业下调至35±15mg/kg加工水平,本次调查旨在分析苏州市区在2000年全民食盐加碘后,通过在2005~2012年间对8~10周岁学龄期儿童开展的碘营养状况调查,以测定儿童尿碘以及其对应的盐碘含量,评估当时食盐中碘含量对碘缺乏病防治的实际作用,比较食用不同浓度碘盐的儿童碘营养状况,预测盐碘含量调整后可能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与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5~2012年间苏州市开展的四次省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调查数据,调查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抽样采用PPS(按人口容量概率比例抽样法)抽样,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个学校随机抽取8~10岁学生50名,共计1347名学生接受尿碘、盐碘检查。1.对1347例学生家的盐碘及相对应的学生尿碘进行了相关分析。2.对1347份盐样进行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析,对对应的尿样进行尿碘中位数统计分析。3.在监测获得的数据中,按照25士5mg/kg和40士10mg/kg两种碘浓度的食盐,对检测对象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结果:1.经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161,n=1347,r是正数表示正相关。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0.001,盐碘与尿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0.161,r2=0.026,回归系数b=2.328,经方差分析F=35.997,P=0.000,说明回归系数有非常显著性,回归方程有效。回归方程为:=180.294+2.328x。2.在8~10岁学龄儿童中,2005年调查的143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92.27ug/L,2007年调查的144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67.04ug/L,2009年调查的460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52.75g/L,2012年调查的600名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21.31ug/L;2005年143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31.99mg/kg,2007年144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32.26mg/kg,2009年460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29.28mg/kg,2012年600份盐样的盐碘含量为27.40mg/kg,均值随着国家食盐加碘浓度的调整而变化,近年来稳定在30mg/kg左右。3.经过比较,25士5mg/kg组和40士10mg/kg组两组尿碘中位数均>100ug/L,25士5mg/kg组(A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7.67ug/L,n=585;40士10mg/kg组(B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9.9ug/L,n=674。A组和B组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80,P=0.009)。结论:1.盐碘与尿碘的正相关有显著意义,且盐碘与尿碘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存在。2.苏州市在2000年全民食盐加碘后人群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在盐碘均数稳定在30mg/kg时,学龄组儿童尿碘中位数始终稳定地保持在WHO/UNICEF/ICCIDD推荐的100~300ug/L的水平,建议保持运行监测-反馈-调整的碘缺乏病防治机制,补充完善碘缺乏病防治指标体系,增加特需人群碘营养监测。3.比较食用不同浓度碘含量的食盐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后得出,食用25士5mg/kg组碘盐的儿童的尿碘水平在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基础上,尿碘中位数下移,相比食用更高碘浓度食盐的组尿碘中位数有显著性差异,且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HO等国际组织建议的最适宜范围,新颁布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GB26878-2011中,食盐中碘含量进一步下调至20~30mg/kg相较2000年颁布的老的GB5461-2000标准更符合科学补碘,防止造成碘过量对人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