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凯恩斯革命以来,货币政策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扩张的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应对经济衰退的惯用政策,但利用货币政策来治理由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欧洲央行成立于1999年,它的主要职责是保持物价稳定,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作为一个超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信息,针对金融危机的不同阶段采取了包括注资银行系统、降低基准利率、增强信贷供给、支持担保债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计划等有力措施。货币政策治理金融危机是否有效?欧洲央行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实施效果如何?欧洲央行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2007年以来欧洲央行采取的措施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此期间基准利率和货币供给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央行采取的廉价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的政策是有效的,对欧洲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在次贷危机期间,欧洲央行迅速注资银行部门,稳定了货币市场;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阶段,欧洲央行采取降低利率和强化信贷供给政策,成功地减缓信贷收缩,并在稳定担保债券市场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主权债务危机阶段,欧洲央行采取了证券市场计划,虽起到暂时稳定成员国国债利率的作用,但无助于消除欧元区内部失衡和成员国财政收支失衡这一问题根源。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危机期间欧元区的基准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欧洲央行采取降低基准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欧洲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首先,当欧洲央行面临通胀压力和金融市场混乱之间两难选择时,其非常规操作的引入和退出时机选择值得商榷。其次,欧洲央行作为超国家中央银行,暴露了其体制上的固有弱点。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加强金融系统风险预警、加强与成员国中央银行之间合作、引入成员国债务内部评级以及统一的金融监管等。最后,在前文基础上对我国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