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脱硫(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DS)是一种有效的石油脱硫工艺。但是该工艺中所需的催化剂存在制备耗能大,水溶性氧化剂无法与硫化物完全反应的缺点。本研究将采用浸渍法制备新型催化剂,添加溶油性氧化剂,解决了氧化脱硫中的两大缺陷,同时对催化剂制备条件、表征、反应条件、重复使用性、反应动力学、机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该催化剂能将硫含量从400 mg?kg-1降到3.52mg?kg-1,且能重复使用7次。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将钨负载在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152上,制成了催化剂W/D152。实验研究了浸渍钨溶液p H值、温度、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氧化去除二苯并噻吩(DBT)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电镜扫描(SEM)对W/D152的微观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5,温度为30℃,质量体积浓度为2.5%的含钨溶液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脱硫效果最佳;初始溶液含硫浓度为400 mg?kg-1,最高去除率达到99.1%,处理后的样品含硫量约3.52 mg?kg-1,达到了总含硫量要求小于10 mg?kg-1的欧五标准。对新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环境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钨成功负载在树脂上,并形成一层薄层。以二苯并噻吩为目标处理物,以过氧化环己酮(CYHPO)为氧化剂分别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四个反应因素进行考察,选择最佳催化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40min,模拟油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氧化剂与含硫量摩尔比为2.5时,反应条件最佳。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将初始含硫量为400 mg?kg-1减低到含硫量约3.52 mg?kg-1,最高去除率达到99.1%。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是衡量一种催化剂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相同反应条件下,重复使用该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仍可达到欧五标准,具备良好的重复使用效能。对本实验的反应动力学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1091 min-1,对比没添加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反应时间达到40 min后,脱硫率只有45.3%。此外,本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研究。采用真实汽油对新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脱硫效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于模拟实验相同反应条件下,脱硫率为97%,具备一定的工业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