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吸附树脂主要通过疏水性作用实现有机物与水相的分离,并且起到了良好的净化及资源化作用。然而,由于传统树脂为非极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骨架,其对苯胺类极性有机物的吸附分离效果较差,因此亟待开发对苯胺类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新型超高交联树脂。此外,新型超高交联树脂的制备鲜有对官能团引入方式、官能团的种类以及前体树脂氯甲基分配问题等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吸附所造成影响的详细讨论。因此,本文在讨论新型吸附树脂材料制备的基础上,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1)以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前体,制备具有一定交联度的WH-0树脂作为改性前驱体。其次,分别通过以氯甲基和以苯环活性位点两种方式制备一系列改性树脂,其对对氨基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容量均超过WH-0树脂,且与商业H-103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相近。其中,L-苹果酸改性树脂WH-6及L-酒石酸改性树脂WH-7取得了较优的吸附性能提升,其吸附能力是WH-0树脂的1.47倍左右,而丁二酸酐改性树脂WH-SG则仅为1.08倍,这归因于以氯甲基为活性位点的改性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官能团负载率。(2)选取上述体系内较优功能单体L-苹果酸及丁二酸酐,通过对树脂的物理-化学结构优化,分别得到了体系内较优树脂FL-3、HSG-2及FSG-2,其平衡吸附量符合FSG-2树脂>HSG-2树脂>FL-3树脂>H-103树脂的顺序,并且三种改性树脂的平衡吸附量分别是商业树脂H-103的1.23、1.15及1.08倍。通过表征分析可知,以苯环为活性位点所制备的改性树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这十分有利于对苯胺的吸附。此外,通过HSG-2树脂与H-103树脂的对比分析可知,即使HSG-2树脂的物理作用贡献度不占优势,但是其吸附能力仍超出H-103树脂较多,这足以反映化学改性的必要性。(3)通过对吸附行为研究表明,FL-3树脂、HSG-2树脂以及FSG-2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吸附过程是放热的、自发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均符合伪二阶方程,且FL-3树脂和FSG-2树脂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均可在20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而HSG-2树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膜扩散方面,FL-3树脂、FSG-2树脂和H-103树脂具有较快的膜扩散速率。在内扩散方面,所有树脂的内扩散拟合均呈现多种线性关系,说明速率限制步骤不唯一。综上所述,本文制备了以氯甲基和以苯环为活性位点的改性树脂,进行筛选后得到了较优功能单体L-苹果酸与丁二酸酐。通过对树脂物理-化学结构的进一步调节,得到了较优树脂HSG-2树脂、FSG-2树脂以及FL-3树脂,其吸附能力均比商业H-103树脂高。此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FSG-2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其对对氨基苯甲酸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是商业H-103树脂的1.23倍,且吸附速率更快,这反映出了FSG-2树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为将来新型树脂制备的方法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