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饮用水标准的处理技术,本研究考察了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对As(III)的去除效果,分别进行了动力学试验、模拟反应器的烧杯试验以及膜化学反应器的小试试验。另外,针对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问题,本研究进行了超滤膜系统处理滤池出水的中试试验。HOCl氧化As(III)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H为中性和弱碱性时反应速率很快,HOCl同H3AsO3、H2AsO3-和HAsO32-反应的分速率常数分别为(1.72±0.11)×103、(2.10±1.02)×107和(3.66±0.79)×108 mol/(L·s),总反应速率常数是各分速率常数的加权和;由Arrhenius公式得出HOCl同H3AsO3、H2AsO3-和HAsO3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5.3×103、72.6×103和95.7×103 J/mol;由原盐效应可知,NaOCl溶液中仅有HOCl分子参与了氧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Cl-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通过反应速率表达式可以模拟反应进程。由模拟反应器的烧杯试验可知,直接利用FeCl3混凝对As(III)的去除效果较差,当As(III)的初始浓度为140μg/L时,出水总砷浓度为54.1μg/L,而加入0.30 mg/L的NaOCl溶液后,出水总砷仅为0.5μg/L。当原水pH为7.91,氧化反应可在30 s内完全结束,即使NaOCl和FeCl3同时加入水中,出水仍可满足要求。利用MCR进行小试除砷试验时,对运行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原水总砷浓度为197.4μg/L,NaOCl和FeCl3投量分别为0.50和15 mg/L时,出水总砷平均浓度仅为1.3μg/L。MCR出水的pH、浊度、有机物、铁以及其他阴阳离子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膜污染阻力在膜总阻力中所占比例较小,减少FeCl3投量可使膜阻力增长变慢。颗粒粒径的变化对膜阻力的影响较小,而分布宽度(Span)对膜阻力的变化起到主要作用。超滤工艺处理滤后水的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过滤通量、预氯化、排泥方式、气水比都会影响膜阻力的变化;膜出水浊度≤0.1 NTU的保证率在96.6%以上;膜工艺对滤池出水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8%和13.14%;膜工艺能够保证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膜工艺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7.2%;膜工艺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不稳定。预氯化会显著增加膜系统的药剂费用,而能耗占总运行费用的主要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