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频繁发生,如董琦潜入中学宿舍强奸多名女学生案、安徽潜山某小学校长杨某性性侵9名女童案等,人们对未成年人性安全给予了高度关注。未成年人因生理与心理不成熟,性安全与性防范意识弱,容易遭受性侵害。性侵害给被害人带来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创伤,严重的甚至使被害人的一生都活在被害的阴影下,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损害了未成人的合法权利。为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可能性,本文试图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猥亵儿童罪的121份裁判文书和强奸未成年人犯罪的68份裁判文书,归纳总结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特点,分析出未成年人被害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与解决措施。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本文对性侵害未成年犯罪被害人基本概念进行探析。明确未成年人的年龄,并对未成年人、儿童、幼女三者做了比较区分;确定本文论述的性侵害未成年犯罪被害人的具体范围,分析了性侵害未成年犯罪对未成年被害人、对被害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危害,即性侵害使未成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破坏了家庭和睦,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次,分别对121份猥亵儿童罪裁判文书和68份强奸罪裁判文书分析,归纳总结出性侵害未成年犯罪的特点。性侵犯罪案件数量不断递增,被害人年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犯罪场所及手段隐蔽;多为熟人作案;侵害人实施性侵犯罪具有盲动性;作案手段不只是暴力、威胁还有诱骗;被害人多存在性器官受伤和精神损害严重,但被害人获得赔偿不足;侵害人中存在不少累犯等。再次,分析性侵害犯罪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个体、家庭与学校以及社会三角度。个体角度主要从未成年被害人与侵害人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被害人因年龄均较小,对性知识的了解较少,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差,性侵害防范能力差等容易遭受到性侵害;侵害人自身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加之站在侵害人角度认为性侵未成年人成本低,侵害人去实施了性侵害犯罪;学校与家庭对未成年人性教育与性防范教育不足,易造成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犯罪;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不良文化影响、部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不能及时进入司法程序、立法方面存在漏洞以及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都增加了性侵害犯罪的发生率。最后,对性侵害未成人犯罪提出治理意见和建议。为更好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性安全,可以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即扩大强奸罪的保护对象和行为方式、完善猥亵儿童罪的法定刑;健全制度,创新对性犯罪人的管理方式,即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性犯罪者登记制度、完善累犯制度并与保安处分制度相衔接;加强对被害人的救助,将未成年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建立国家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保护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的隐私权;加强系统性教育,构建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这五个方面来保护未成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系列措施共同目的是减少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