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政务建设既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办公、服务和监管水平,又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治理和决策能力,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体政府、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实践。当前我国智慧政务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实施了政府数据开放计划,具备了逐步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公众参与度也逐渐提高,但还存在诸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忽视公众需求,数据安全性与开放共享程度低,人力资源建设不足,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智慧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智慧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找出制约我国智慧政务建设问题的原因,分别是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以公众需求为主的意识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统一规范标准的缺位、缺少相应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以及政府缺乏完善的回应与引导机制。根据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出包括五个层次、四个阶段、三大体系、三个角色在内的顶层设计模型;鼓励引入多主体合作,阐述了多主体合作的优势、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边界,从而深度挖掘公众需求;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构建出面向多主体、多阶段的法律体系;构建了从信息技术角度、信息管理角度、信息服务角度分类的统一信息标准体系;此外,还提出加强体制外人才的引进策略以及对体制内人才的绩效反馈机制;最后,完善政府回应制度,引导公众和媒体回归理性,表达合理诉求,进而从全方位保障智慧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