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户之间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草地退化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牧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得原有的自由放牧形式发生变化。牧户之间不改变承包主体的草地流转,提高草地使用效率、解决草地细碎化问题、扩大畜牧生产规模、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但是,目前对草场有偿流转的负外部性影响非常担心,许多人认为草地流转常常只考虑短期利益、导致转入户出现掠夺性经营,使得流转后的草地出现退化问题。  本文以现有的草地流转研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为主,在研究区实地问卷调查了56个牧户样本,对荒漠化牧区样本户草场流转意愿、行为、草场退化的现状及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样本牧户草地流转意愿情况来看,牧户户主年龄、家庭承包草场面积及家庭畜牧数量(折成标准羊单位)检验结果显著;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从事畜牧业劳动力数量、畜牧业净收入及畜牧业总收入并不是影响牧户草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户主年龄、家庭承包草场面积跟草地流转意愿成负相关,家庭畜牧数量跟草地流转意愿成正相关。牧民的年龄越大,劳动能力就下降,倾向于保留自有草场提供生活保障,不愿意参于流转行为;家庭承包草场面积越小,牧户越有意愿转入草场,进行扩大规模,达到流转草场目标;牧户家庭牲畜头数越多,对于草场的需求也就越大,从而也愿意进行草场流转。  第二、研究区样本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情况来看,牧户承包草地面积和家庭畜牧业总收入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家庭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牲畜头数不是影响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承包草场面积跟草地流转行为成负相关;家庭畜牧业总收入跟草地流转行为正相关。家庭承包草地面积越小,家庭畜牧业总收入越多,对于租用草场的需求也多、支付能力强,从而进行草场流转。  第三、对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进行分析,作者发现草地退化与流转意愿、草地流转期限、流转监督方式、产权所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否签约、租入面积、流转社会关系不是影响牧户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检验结果不显著。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也渐趋完善。但是,我国长期面临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这个不争的事实。影响居民储蓄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