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临床发作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障碍,或兼而有之,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最近由WHO和全国脑血管防治办公室共同在我国开展的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癫痫的终生患病率7‰,与WHO报告的发展中国家7.2‰患病率接近。据此推算,全国癫痫患者800万之多,每年有40万新发病人。在癫痫患者中,儿童和青少年仍是癫痫高发人群,并多集中在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癫痫大部分病例治疗比较困难,反复发作,甚或迁延终生,严重影响劳动力和身心健康,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对本病的防治越来越引起WHO和世界各国的重视。 虽然本病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存在药物副作用、易于复发及手术费用昂贵等问题,因此,一种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另一方面来看,癫痫研究一直以来吸引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者们的极大兴趣。据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查询显示,从1989年至2004年的15年间,有关癫痫的研究论文达1万多篇,2004年一年就有1500多篇。癫痫研究提示癫痫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癫痫研究也开启和满足了人类对自身大脑生理病理机制的兴趣。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穴位埋线是在针灸治疗癫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又一种治疗手段。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疗效确切。穴位埋线除了具有针刺作用外,羊肠线作为异体蛋白,易于吸收,对腧穴产生持久而柔和的长效针感效应。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癫痫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表明,多种癫痫模型中存在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细胞凋亡又与许多基因如P53、bcl-2家族和C-jun在凋亡后表达有关,有促凋亡的基因,也有抑制凋亡的基因。P53基因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Bcl-2则癫痫发病过程中有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目前研究已确认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两大生理功能的失衡,兴奋性氨基酸升高,抑制性氨基酸降低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理,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指谷氨酸(Glu),抑制性氨基酸主要指r—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Cly)和牛磺酸(Tau)。癫痫发生时大量Glu释放和GABA分泌不足导致神经细胞持续兴奋。由于Glu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本论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拟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