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评估二者潜在相关性,初步探讨肠道菌群在天疱疮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18名寻常型天疱疮现症患者和1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及粪便标本。采用Luminex 200TM System检测Th1/Th2/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析两组之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粪便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QIAamp DNA Stool Minikit进行粪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纯化。采用 Ion 16STM Metagenomics Kit、SimpliAmp thermal cycler、Ion Plus fragment Library kit平台对16SrDNA v3-v4区域序列扩增及构建DNA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 PE250对16srDNA扩增子进行测序。采用Alpha(α)多样性分析粪菌样本的物种多样性,Beta(β)多样性分析、PcoA主坐标分析、MRPP组间差异分析和Heatmap聚类分析两组间菌群组成差异。采用LefSe层次聚类分析查找两组差异菌群,应用Wilcox.test和Kruskal.test对差异细菌进行验证。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PICRUSt和STAMP软件平台预测其基因功能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差异菌群的相关性。结果:α多样性分析发现,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无差异,β多样性分析、PCoA分析、MRPP组间差异分析及Heatmap聚类分析发现两组菌群组成差异明显,LefSe层次聚类找到19个差异细菌。非参数检验对差异菌进行验证,发现其中14种细菌差异显著。在属的水平上,毛螺菌和粪球菌属丰度降低,而黄铜菌和颗粒链菌丰度增加。功能分析显示,在L2和L3水平上分别存在10条和35条的差异代谢通路。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发现:寻常型天疱疮患者 C5a、IL-2R、IL-6、IL-8、IL-7、IL-1β、IL17A、IL-5 以及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菌群及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铜菌与C5a、IL-6、IL-8、IL-7、IL-1β和IL-21呈正相关。毛螺杆菌和柯林斯菌与IL-17A呈负相关。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与健康对照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明显;天疱疮患者血清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其差异菌群与差异细胞因子显著相关。推测肠道菌群可能在寻常型天疱疮免疫失衡及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