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情境下研究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高压人群。在面临就业时,他们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较非毕业生承受更大的择业、论文、人际关系、经济、学习压力。本研究以研究生求职过程为压力情境,研究应激情境下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身心症状的影响模式。本研究采用应对效能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L-90中的六个维度及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以572名硕士研究生为被试施行测试,考查硕士研究生应激压力的一般状况;并对心理应激、应对效能、应对方式、身心症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研究;最终构建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应激情境下身心健康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模型。结果表明:   ⑴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960,分半信度0.856,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毕业生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非毕业生组。   ⑵应对效能与心理应激、消极应对、身心症状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及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⑶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和身心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应对效能、消极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之间的中介变量;在应对效能、消极方式对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起中介作用的同时,心理应激对身心症状也共同发挥着影响;心理应激对积极应对方式启用无显著预测作用;虽然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之间无显著相关,但它们之间的残差却存在很大程度的相关。   ⑷硕士研究生确实是一个特殊的高压群体,并且在择业时其身心处于更严重的应激状态;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心理应激、身心症状的关系密切;应对效能是应激情境与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且应对效能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从人类文明伊始,自由就是一个永恒而不朽的追求。在每一次沧海桑田、改朝换代的变迁中,自由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追求自由,是对个体存在的尊重,对个体生
对幼儿教育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指3-6岁儿童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幼儿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等同看待。本文探讨的是3-6岁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