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白血病分化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但具体机制不清楚。转录因子Sp1能促进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分子标志CD14的表达。本研究探讨穿膜融合多肽TAT-N24通过转录因子Sp1调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的分化的具体机制。  方法:  1.利用蛋白质纯化技术纯化融合多肽TAT-N24,将其加入HL60细胞,检测Sp1及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2.利用构建高表达Sp1质粒(Flag-Sp1),化学合成的siRNA,在HL60细胞中分别高/低表达Sp1,检测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3.同时在HL60细胞加入TAT-N24,siRNA,检测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分析TAT-N24增加CD14的表达是否依赖于Sp1。4.利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TAT-N24是否与Sp1结合,并寻找结合位点。5.检测TAT-N24是否减少Sp1的泛素化水平,增加Sp1稳定性。  结果:  1.TAT-N24增加HL60细胞Sp1及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2.高表达Sp1可增加HL60细胞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3.TAT-N24增加HL60细胞分化分子标志CD14表达部分依赖于Sp1。4.TAT-N24通过直接结合Sp1,抑制Sp1的泛素化水平,从而稳定Sp1的水平。  结论:  TAT-N24融合多肽能有效进入细胞,通过直接结合Sp1,抑制Sp1的泛素化水平,从而稳定Sp1的水平,促进分化分子标志CD14的表达。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外科临床的各个领域,其中血管吻合后血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微血管吻合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仍在5﹪-10﹪左右,如何促进血管内皮
前言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发展的共同病理途径,阻止或延缓其进程已成为当前肾脏疾病防治战略的关键问题之一。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是一研究肾小球ECM(
试验一: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检测中的应用;目的:检测PD在TMS试验中的异常指标并探讨PD的神经电生理异常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关系,研究TMS在P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抑素(ES)是抗新生血管疗法中最具有潜力的药物蛋白.为了探讨ES的作用机理,该研究:①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ES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
目的:探索在G2期同步化的A549细胞中改变ATM的活性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强低剂量HRS现象。  方法:本研宄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为研宄对象,Aphidicolin(1ug/ml)用于将细胞同步化于G
目的: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TDZD-8及SB415286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TNBS的乙醇溶液灌肠法,制备大鼠
目的 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具有相同的胚胎发育来源,基本具备RPE细胞的生理功能,且取材方便,可望替代RPE细胞实现自体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