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S180肉瘤小鼠肿瘤模型观察苦参碱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方法:40只Balb/c小鼠接种S180肉瘤细胞后,随机分成4组,即单纯肿瘤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苦参碱组,苦参碱+环磷酰胺组,连续10日施加处理因素,停药后次日断颈处死小鼠。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变化情况,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的血管增生情况,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异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间质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结果:1.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对照组小鼠毛色灰暗,精神状态差,运动迟缓,饮食量小;环磷酰胺组小鼠毛色稍暗,精神萎靡,运动迟缓,饮食量较小;苦参碱组小鼠皮毛较光滑,精神状态良好,运动略迟缓;苦参碱+环磷酰胺组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运动灵活,饮食量较环磷酰胺组、苦参碱组大。2.光镜见对照组肿瘤间质中新生的毛细血管较环磷酰胺组、苦参碱组及苦参碱+环磷酰胺组密集,平均每个高倍镜视野(400倍)下可见到8-12个毛细血管,苦参碱+环磷酰胺组肿瘤间质中血管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每个高倍镜视野(400倍)下可见到5-8个毛细血管。3.电镜下可见肿瘤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连续,薄厚不均,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消失呈空泡样变。管腔内有癌细胞。苦参碱+环磷酰胺组毛细血管基底膜连续,薄厚均匀一致。内皮细胞核增大,染色质不均匀,异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于核膜内侧周;线粒体炎性变化;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表面核糖体脱落。4.免疫组化显示,环磷酰胺组、苦参碱组、苦参碱+环磷酰胺组VEGF阳性表达、MVD均降低(p<0.05),苦参碱+环磷酰胺组降低最明显;各用药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相关性。
结论:1.苦参碱具有提高S180肉瘤小鼠生存质量的作用,降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2.苦参碱可降低S180肉瘤小鼠VEGF蛋白表达;3.苦参碱可降低S180肉瘤小鼠肿瘤中的MVD,具有明显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4.苦参碱可降低S180肉瘤小鼠MVD及VEGF蛋白表达,VECF阳性表达与MVD呈相关性;5.苦参碱提高S180肉瘤小鼠生存质量,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蛋白表达来实现的;6.苦参碱与抗肿瘤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合用具有降低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疗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