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球运动作为隔网对抗项目之一,是中国在奥运会上夺金的优势项目。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在女单项目上所向披靡,涌现出一批以拉吊突击打法为代表的单打好手,如:龚智超、张宁、李雪芮、王适娴等,但在2016年奥运会上,外国女单羽毛球选手打破了中国冠军的垄断,破天荒的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冠亚军的争夺赛,对决的是西班牙的马林和印度的辛德胡,两人的打法进攻凶狠,场上连贯速度快,战术运用透彻,与中国传统女单的拉吊突击打法发起了冲击,除了奥运会上失利,中国女单在世锦赛各大超级赛事上也遭遇重创。本文旨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三位选手,外国三位选手合计18场(共计45局)比赛录像的技术进行研究,统计两国选手击球时运用的技术、落点区域、得失分的频数和场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国选手在战术运用基础上的技术差异,了解外国女单羽毛球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从而突破新形势下国羽女单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借助社会统计学软件SPASS 20对两国选手的技术统计指标数据进行独立性T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发球阶段:中国选手以正手发小球和正手发高球为主,落点集中于前场的1号位和后场的6号位;外国选手以正手发高球为主,落点偏向于后场6号位;中国选手的正手高球、反手小球、反手高球较为稳定;2.接发球阶段:中国选手着重运用挑球、杀球、高远球技术,外国选手则以杀球、高远球、搓球为主;中外两国选手的接发球的落点区域集中于7号位和9号位,中国选手得分技术表现为杀球、吊球、搓球;受迫性失误中,外国选手搓球的受迫性失误明显;非受迫性失误中,中国选手的高远球失误最多,外国选手则倾向于杀球和吊球。3.攻防阶段:中国选手以挑球、高远球、吊球为主,落点集中于1号位、7号位、9号位,外国选手集中于杀球、高远球、挡球技术,落点倾向于1号位、3号位、7号位,中国选手的主动得分突出表现技术为杀球和吊球;受迫性失误中,外国选手的搓球、勾对角、挡球的失误最多,中国选手的失误则表现为挑球和挡球;4.限制初段:两国选手均以挑球、高远球、挡球技术为主,落点区域集中于1号位、7号位、9号位,外国选手倾向于3号位、7号位、9号位;此阶段外国选手的主动得分能力比中国选手强,特出表现为杀球;中国选手的受迫性集中表现为防守性技术的挑球和挡球;外国选手的高远球失误高。5.限制中段:中国选手以高远球、挑球、吊球技术为主,落点区域集中于1号位、7号位;外国选手偏向于高远球、挑球、杀球,落点区域集中于3号位、7号位;中国选手的受迫性失误的挡球和挑球失误最为明显,外国选手则表现为搓球和挡球;非受性失误中,中国选手表现为高远球和吊球,外国选手倾向于高远球和杀球。6.限制未段:中国选手以挑球、高远球、吊球为主,落点区域集中于1号位、7号位,外国选手则以挑球、高远球、杀球为主,落点区域偏向于3号位、4号位;此阶段中国选手的主动得分表现技术为杀球;非受迫性失误中国选手的杀球、高远球、吊球、推球的失分最为明显。7.多拍阶段:中国选手以吊球、挑球、高远球为主,外国选手则倾向球高远球、挑球、和挡网;两国选手的落点集中表现为3号位、7号位、9号位;此阶段,中国选手的主动得分技术主要表现为杀球和吊球,外国选手的得分技术倾向于:杀球、扑球、吊球;两国选手的受迫性失误技术集中表现为防守性技术中的挑球和抽球;中国选手的非受迫性失误表现为高远球和吊球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