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配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对TK1表达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隔姜灸足三里、涌泉穴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1,TK1)影响,为艾灸治疗肝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符合TACE术治疗指征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TACE术治疗,术前1天、术后第7天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AFP、血清TK1值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进行生活质量EORTCQLQ-C3(V3.0)问卷调查、毒副反应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记录。术后两组均予常规护肝、护胃、止痛、止呕等治疗。艾灸组于TACE术后第1天开始予隔姜灸双侧足三里、涌泉穴,30min/次,1次/天,共灸7天,对照组不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值、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K1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组治疗后TK1值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艾灸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活性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3.治疗后,艾灸组患者疲倦、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症状较对照组减轻,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情况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组疲倦、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症状减轻较治疗前减轻,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治疗前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疲倦、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症状减轻较治疗前减轻,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治疗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艾灸组中医证候改善较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  5.行TACE术治疗后,艾灸组患者恶心、呕吐出现例数较对照组较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热、疼痛、周围神经症状、肝肾功能异常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隔姜灸(双侧足三里和涌泉穴)配合TACE术治疗肝郁脾虚证肝癌患者能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TACE术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中医临床疗效。  2.短期的隔姜灸治疗未能增强TACE术对肝郁脾虚肝癌患者血清TK1水平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银杏叶注射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住院部收治的70例慢性充血性
学位
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在放疗过程中部分肺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致使许多患者发生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临床上依据肺部病理改变分为早期肺泡壁以及间质
目的:通过对脑缺血后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的中医辨证研究及中医药干预脑缺血后自由基系统变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探讨中医药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中医
高血压病,现代医学的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8.7(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12.0kPa(90mmHg),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