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受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工业污染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因素影响,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我国农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盐渍土地的改良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植物生理生化或分子的方法研究和解决生态问题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终极目标,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反应和抗性机制,发现和培育环境不敏感型作物,使其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从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着手研究耐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适应机制是解决我国土地盐渍化问题的重要方法。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为滨海盐渍地区,土壤以钠盐为主,调查发现刺槐和紫穗槐在该地区广泛分布,因而本实验以此为背景,选择在该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物种刺槐和紫穗槐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培法控制盐分浓度,研究不同盐分浓度对,一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实生苗的影响,通过测量盐分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叶绿素荧光变化、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等指标,分析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一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实生苗生理生态学响应及差异,为刺槐和紫穗槐在盐渍地区的引种和栽培,及盐渍化地区的土壤改良,植被优化、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在山东大学生态所房干生态试验站开展,设置一个对照和4个NaCl浓度处理梯度,胁迫时间设定为40天。实验结果如下:盐分胁迫下,刺槐和紫穗槐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相对生长速率下降,同时刺槐受胁迫程度更加严重,在高盐分处理下,叶片出现大量脱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紫穗槐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较强抑制,而刺槐则受影响较小,推测刺槐通过牺牲老叶而保存了新叶较高的光合能力,但紫穗槐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比结果更高,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盐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的生物量,紫穗槐则不显著,但紫穗槐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推测与其较强的耐盐能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