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A/O生物脱氮工艺N2O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如 CO2、CH4、N2O等)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其中,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N2O温室效应约为 CO2的265倍,且在大气中稳定存在114年。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 N2O的一个重要来源,据估计,污水处理中 N2O年释放量为0.3-3×1012 kg,占全球N2O总释放量的2.5-25%。因此,对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中N2O的生成机制及削减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 A/O生物脱氮工艺模拟装置,选取了 DO、硝化液回流比、C/N、碳源种类、pH、Cu2+浓度以及 Fe3+浓度条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城市污水A/O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工艺运行效果及 N2O逸散情况。研究发现,随着 DO的升高N2O逸散量先增大然后逐步减少;硝化液回流比为100%及300%时 N2O逸散量比硝化液回流比为150%及200%时减少;碳源种类分别为 NaAc、NaAc与葡萄糖混合、葡萄糖时 N2O逸散量逐步上升;随着 C/N的升高 N2O的逸散量逐步减少;随着 pH的增高N2O逸散量逐渐减少;Cu2+浓度为0 mg/L及2 mg/L时N2O逸散量较大,进水Cu2+浓度为0.014-1.0 mg/L时N2O逸散量较少;Fe3+浓度的变化对于N2O的逸散量影响很小。通过CO2当量排放强度(CO2 equaivalent, CO2-eq)分析发现,DO浓度为1.13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100%、外加碳源为NaAC、C/N为4、进水pH为7.22、进水Cu2+浓度为0.1 mg/L、进水Fe3+浓度为20 mg/L时可以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第3章的研究发现,A/O工艺中DO条件的变化是N2O的逸散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不同DO条件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了好氧段曝气量分别为800 mL/min和3500 mL/min时缺氧段及好氧段的泥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不同DO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从微生物层面分析不同DO条件对于脱氮及 N2O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增大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但是适合好氧条件生长的优势菌属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大;随着曝气量的增大氨氧化菌优势菌属比例增大,且引起了反硝化菌中优势菌属的改变。N2O主要产生在好氧段,低 DO条件下氨氧化菌属 Nitrosomonas的反硝化途径是好氧段 N2O产生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从水质指标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两方面入手,确定了 N2O的生成机制,对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所减少,但经济损失却越来越大。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成为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基于位移角的抗震评估理论,针对抗震分析方法中
RC结构耐久性损伤领域中,氯离子侵蚀环境下RC结构钢筋锈蚀成为导致结构性能退化的首要因素。因此本文将钢筋锈蚀引入RC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旨在得到多龄期框架结构的时
以3种常见药用真菌——灵芝、茯苓及猪苓为研究对象,以毛细管电泳法为手段,以80 mmol/L硼砂缓冲液;pH为10.2;分离电压18kV;进样时间为25秒;检测波长254nm为最佳电泳条件,测得灵芝、茯苓和猪苓药材中葡萄糖平均含量分别为3.817 7mg/g,15.378 5mg/g和7.478 6 mg/g。实验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可为此3种药用真菌
边界元法(BEM)是继有限元法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又一种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与有限元法相比,边界元法的控制方程是边界积分方程,因而能使问题的维数降低了一维,求解过程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