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地震救灾中的电视传播过程进行剖解,从符号互动的角度审视电视媒体参与、促进事件解决的传播机制,将电视传播的过程引向了对角色、符号、事件三者关系的考察与研究,重在深入探究电视媒体自身和突发事件本身的双向影响,了解电视媒体在推动突发事件解决中的独特作用,力求为电视今后更有效参与突发事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而不是用实证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的研究思路受到“麦克卢汉式”研究的深刻影响,放弃了利用逻辑分析和实证测试等学院派的传统做法,进行了一种类似艺术的研究探索。文章以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为基础,参照传播学、符号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确立自己的理论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并从前人的学术著作、相关论文、网络信息和自己的观察中总结素材,寻求索引,建立模型,阐释机理。可以说,这种研究方式方法本身就是社会学中的一种新探索。本文认为,在突发事件中,电视媒体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传播过程中对事件产生互构作用,即“突发事件”与“媒体事件”互相影响,既推动了突发事件的解决,又提升了媒体自身的功能地位。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重在阐释符号、角色、公民知情权、传播美学、传播的意义建构等方面的理论,意在奠定自己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重点研究的事例,通过介绍5?12地震救灾的起因、经过、结果及特点,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事实依据。第三部分通过总结和分析角色、符号与电视传播之间的互动状况,力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对突发事件中事件主体、公众、政府、电视媒体等参与各方的互动机制进行独特的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