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爱国主义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主要借助于网络空间,通过多元主体的社交互动,在网上网下传递和表达开来,网络爱国主义应运而生。网络爱国主义既代表和反映了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又吸收了网络特质,借助于网络传播,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样态。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爱国主义具有不同于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容和指向,更富开放和理性色彩。网络爱国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上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加紧实施,周边一些国家也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抱以矛盾心态,既想“搭便车”又要“防威胁”。从国内来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民众在外来压力下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更加突显,民族自信心普遍确立,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兴起,也为这种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和空间。在网上,爱国主义的发生、演化和流变遵循着“一点发信、多点感知、交互传递、滚动扩展”的信息传播规律。由重大事件诱发,经特殊议题选择,网络爱国主义最初得以呈现。然后,经过网站上的形成与传播、论坛贴吧上的放大与分流、微博上的碎化与整合、微信上的使用和扩散,网络爱国主义经历几番演化。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爱国主义也容易产生特殊流变,即认知上的偏差、表达上的误区,行为上的极化。从传播效果上看,一方面,通过爱国情感的表达、民族精神的凝聚、国家利益的维护,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得到正向弘扬;另一方面,因戏谑、嫁祸、抹黑,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也时常遭到逆向污化。针对于此,加强网络爱国主义的科学引导,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网络爱国主义的立体化格局;二是通过加快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变革、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提升网民媒介素养,来夯实网络爱国主义的表达基础;三是培育法治思维、规范网络语言和健全法治体系,以推进网络爱国主义的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