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以来,国务院连续发文调控房地产市场,其中与调控市场并重的是要求各地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尤其是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然而,如何避免计划经济时期“公房”低效率、公平性差和难以持续运营等问题,避免走住房福利化的老路,实现公共租赁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效和可持续运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公共租赁房定价是一个多元性目标决策系统,其关系到政府的财政负担、社会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和保障对象的经济可支付性。本文首先对公共租赁房的相关制度、定价原则、影响因素等主题研究进行了综述。随后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定价的原理,以及我国典型城市现行的定价办法。在分析多种定价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定价、分档补贴、租补分离”为原则,基于GIS的IDW反插值法测算公租房项目市场化租金,依据剩余收入法求取保障人群可支付能力,按照收入差异给予不同货币化补贴,使其实际支付租金与经济承受能力相互匹配的定价机制,并以杭州市某项目为例进行了演算。最后提出定价机制的配套措施以及公租房发展模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