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移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亨伯特——解读纳博科夫《洛丽塔》中亨伯特的自由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位独具匠心的作家,《洛丽塔》的发表使他声名鹊起。 本文对亨伯特的自白从可信性与不可信性两方面进行了剖析。小说中亨伯特讲述了自己(一个30多岁的欧洲人)对一个12岁美国小姑娘洛丽塔的畸恋故事。亨伯特真实生动的生活背景、巧妙的叙事手法及暗指技巧的运用使读者不得不相信他的自白的真实性。可是小说自我影射的结构、对洛丽塔的塑造及亨伯特、魁尔蒂与维维安·达克布卢姆的关系又使读者意识到这样的故事根本不存在,因而亨伯特的自白也就不可信。亨伯特的自白创造了一个虚幻与现实并存的世界,这就赋予了他虚幻与现实的特性,也使读者陷于一种对亨伯特既爱又恨、同时又不断拷问他是否存在的尴尬境地。 《洛丽塔》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文本,并且正是小说的这种双面性使得对《洛丽塔》的很多评论都体现了一种双元性,尤其是在审美与道德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读者在阅读这样的文本时不再是小说的“消费者”而是小说的“生产者”。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涉外案件数量显著上升。作为保证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途径,法庭口译已成为涉外案件庭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越
本文基于一个多达680000字的现代汉语小说语料库,研究了英语话语标记语well的翻译。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并利用前人对话语标记语well的研究成果,作者分析并归纳了查尔斯·狄更斯
语言教学的作用及地位在如今的全球化背景下尤为显著,其迅速发展加大了全社会对语言教师的需求。而教师的技能及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的质量,因而,大批量培养合格甚至优
作为中国唯一的一项针对英语专业二年级的标准化英语水平测试,TEM4(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影响力也日益广泛。听力理解是 TEM4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