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道路节点空间整合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节点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密的场所之一。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环境的整体优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和实现人们对传统城市公共性生活的回归。因此,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借助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从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在“以使用者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一种实现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环境整体优化的整合设计策略。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该部分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以及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相关概念,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提出问题。通过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再认识,了解其外在形态体系和内部运行系统,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作为传统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探析了当前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建设和使用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四方面原因。认为要整体上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环境品质,需要从设计思路上、方法上加以革新。 第三章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对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做了简单回顾,结合城市道路节点空间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的设计发展已经走到以“整合”为主要指导思想的阶段,并且在“以使用者为本”理念的指引下,提出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整合设计应该从环境行为学研究的角度切入。其次,建立了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整合设计的研究框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行为分析,对城市道路节点空间进行实证调查;第二是需求理解,选择整合的途径;第三是策略制定,实现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整合设计。最后,探讨了实现整合设计的基础。 第四章为实证调查。以广州市城市道路节点空间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进行环境行为学研究。对调研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解使用者在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主要行为模式、活动意愿、意象、认知、满意度,以及空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现整体优化的城市道路节点空间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第五章探讨了实现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环境整体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提出实现城市道路节点空间整体优化的六个基本要求,并提出了整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针对整体优化的要求,探讨了基于使用者意愿的具体的整合设计策略。 本文的最后一章为实例研究。通过广州市花园酒店地区节点的设计实例说明整合设计策略的应用。
其他文献
医院是功能复杂,设计难度大的民用建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护理单元在整个医院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医院总建筑面积中能占到30%以上;同时也是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接触最
明清到民国的佛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城市, 1447年佛山筹备自治,兴盛的工商业和浓厚的地域文化使佛山成为一个带有传统聚落特征的工商业城市。到1930年代佛山第一期近代化马路建
本文以1910s至1930s南通五山片区的历史认知分析为切入点,从建筑史专业的角度,探讨五山自然人文景观片区历史定位的基调,期以对五山这一南通沿江敏感地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优良的游戏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但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没有能力实现建造自己所渴求的游戏场所的主张。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