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探讨肺混合磨玻璃结节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分析混合磨玻璃结节内实性成分特征与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病理分型的相关性。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且经病理证实的145例肺腺癌(152个结节)患者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原位癌(20例)、微浸润癌(32例)及浸润性癌(100例)三组,对比分析各组混合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尤其是实性成分的特点。影像学征象包括:(1)结节整体特征:病灶位置、平均大小、形态、边缘特征(毛刺征、分叶征、瘤肺界面、胸膜凹陷征)、内部特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特征(血管穿过与血管改变,其中血管改变含血管扭曲、增粗、聚集)。(2)实性成分特征包括:实性成分的个数、形态、位置、边缘特征(毛刺征、分叶征)、实性成分与磨玻璃影间的分界、平均实性大小、实性成分占比(平均实性大小/结节平均大小)、实性成分平均CT值。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选取单因素分析有意义者为自变量,以病理结果是否为浸润性癌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设原位癌为病理等级1,微浸润癌为等级2,浸润性癌为等级3,采用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节平均大小、平均实性大小、实性占比、平均实性CT值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三、结果1.145例(152个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改变、瘤肺界面在原位癌、微浸润癌及浸润癌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混合磨玻璃结节内实性成分的个数、形态、毛刺征、分叶征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性成分平均大小、实性占比及实性成分平均CT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原位癌与浸润癌组、微浸润癌与浸润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癌与微浸润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非浸润组(原位癌+微浸润)与浸润组间ROC分析,结节平均大小、实性成分平均大小、实性占比及实性平均CT值的AUC分别为0.801、0.826、0.713及0.838,界值分别为16.54mm、4.83mm、46.76%及-39.66HU,敏感度分别为68.0%、78.0%、50.0%及82.0%,特异度分别为84.6%、73.1%、88.5%及78.8%,95%置信区间分别为72.8~87.4%、76.1~89.0%、62.9~79.6%、76.9~90.7%;5.Spearman秩相关显示病灶平均大小、平均实性大小、实性占比、平均CT值均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s=0.508、0.544、0.338、0.559,p值均<0.001。四、结论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征象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病灶越大(界值16.54mm),实性成分越多(界值4.83mm)、实性成分占比越大(界值46.76%)或实性平均CT值越高(界值-39.66HU)结节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越大,综合评估结节的CT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