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建立国家以来,如何持续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治理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兴盛;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强,那么就容易陷入衰败。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弱是呈高度正相关的。就中国共产党来说,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民主革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上只有将相王侯等少数人统治绝大多数人民的面貌,并确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开启了强有力的国家治理新时代。尽管这种治理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并不是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没有凸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不能彰显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反而使中国最终形成了高度计划与集中的“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全能主义治理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党和政府高度集中的管控能力,致使国家垄断绝大部分权力,社会、市场和个人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反应僵硬迟钝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活力不足,不能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缓慢。经过长期的适应与调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现实国情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实现了国家中心工作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此为契机,在国家治理模式上,也改变了“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刚性”治理向“柔性”治理的重大转变,统治和管制色彩不断淡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目标,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本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为题,主要包括六个组成部分:首先,在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现状。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概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西方国家治理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国家统治经验的关系。第二章主要对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历程进行了归纳并进行了经验提炼。第三章主要指出了当前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转型、权力腐败、科学技术发展等给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挑战。第四章主要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制度的不完善、治理主体的能力不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是阻碍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则是根据第四章分析影响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一是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严格制度执行、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健全公共权力的运行体制机制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二是要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国家治理主体的作用,并处理好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四是要合理借鉴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东西方典型国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