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在S油田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油田主要开发方式是水驱,然而由于油藏非均质性强、微裂缝普遍发育,侏罗系延安组延9层及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2、长4+5等主力油藏吸水剖面不均匀,注入水在油层中会出现“窜流”和“突进”现象,导致对应油井含水急剧上升,产量迅速下降,水驱效率降低,驱油效果变差,甚至出现油井暴性水淹,造成整个油藏采出程度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常规堵水调剖能够有效的改善层间和层内矛盾,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但存在封堵距离近,有效周期短,多轮次调剖效果变差等问题。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是针对老油田中高含水期试验的调驱新技术,S油田面对稳产难度大,油井措施效果差,常规调剖局限性较大的情况,及时调整措施方向,将措施重点向聚合物微球驱及区域连片调驱倾斜。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堵水调驱现状以及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技术要求,基于S油田低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分析出了水驱动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和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必要性;以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填砂管试验为手段开展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优选研究,评价了微球在S油田油藏条件下的性能,筛选出了适合S油田的微球注入工艺参数,粒径以100-300nm为主,以800nm-5 μm为辅,总入地液量为0.3PV,注入浓度为2000-5000mg/L,注入排量为地质配注,对现场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通过对S油田重点区块进行多轮次聚合物微球注入,结合实施效果,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主体工艺参数基本形成,A、B和C区最佳注入参数分别为5μm、100nm和300nm,注入浓度2000mg/L,实施后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基本实现控水稳油,水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通过优化注入流程和施工组织模式,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S油田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工艺体系,为S油田的高效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区位于阿尔金山前的东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一里坪凹陷亚区的三级构造,其范围西至尖顶山、南至碱山、东到牛东和鄂博梁一号、北达东坪以北的牛北地区。论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相对于常规的控制爆破方法而言,可以在不增加其他工艺的基础之上,只通过改变炮孔的起爆顺序和排列间距,达到增大炮孔间距、降低围岩损伤的效果。金沙江白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