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癌症化疗是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数西药抗肿瘤药物对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选择性差别不大,因而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广泛而且严重,加之各种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和抗肿瘤药易产生耐药性等,使癌症化疗的效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重新引起重视。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不只对发现新药有巨大潜力,还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新药提供独特的新的化学结构,后者更可被用为创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o)是一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沙棘中含量较高,是沙棘中的主要单体之一,通常也作为标准品用于测定黄酮含量。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同属黄酮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其有较好的抗心肌缺氧、缺血,缓解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氧自由基,降低血清胆固醇等多种心血管效应。不少研究组报道槲皮素具有良好抗肿瘤效应; 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结构相似,但作为单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还未见国内外其他研究组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体外试验探讨中药单体异鼠李素抗肿瘤作用、抗瘤谱,了解异鼠李素的适用范围。并对体外证明有效的瘤株,有针对性的进行体内试验,确证药物的体内抗瘤效应。针对异鼠李素抗瘤作用强的细胞株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了解其对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等。本研究建立在植物来源的异鼠李素及黄酮抗肿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并力图在基础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中药抗肿瘤的研究,也为异鼠李素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