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的逻辑与真实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埃舍尔及其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置换手法解读埃舍尔作品中真实与虚拟、主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之间的语言与哲思编码。关联艺术本体与艺术社会学,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结合油画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多维视觉观看,探究埃舍尔艺术延续在当下油画创作的路径与发展的可能性。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作为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在多种学科领域都具有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他打破多学科壁垒,将哲学的辩证思维、数学的精确计算、建筑学的构建方法融入艺术创作中。他的作品充满冷静的理性,色彩单调,一反艺术感性宣泄的特性。埃舍尔通过视点转换、线条的遮挡关系、明暗的微妙变化,用写实的手法透过作品表达他矛盾又和谐的世界观。但是在哲学、建筑学、数学等领域获得关注与认可的埃舍尔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艺术史拒之门外,甚至于他的校长这样评价他:“他太刻苦、勤奋、文哲气太浓,缺乏情调和随意发挥行为,很难称得上一个艺术家。”[1]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从埃舍尔作品中最明显体现出的三大矛盾:真实与虚拟、情感表达的主观与客观、艺术表象的普遍与特殊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反思埃舍尔的创作思路对油画创作的启发。本研究首先运用了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图像研究的方法,对埃舍尔的生平与动荡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分析埃舍尔作品的变化,归纳他的作品从风景画时期到镶嵌图形时期最终发展到矛盾空间时期这三大时期在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上的延续与发展。然后对埃舍尔的艺术表象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献与图像资料总结出埃舍尔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作品中矛盾关系的构建。最后针对埃舍尔艺术表象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埃舍尔矛盾关系的三个具体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埃舍尔作品中矛盾具体的三方面体现进行了研究,结合艺术社会学,反思社会存在的矛盾现象并将其与埃舍尔艺术作品中的隐喻进行比较,提出埃舍尔的艺术路径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仍旧具备生命力的观点。本研究并非单纯地将埃舍尔的艺术作品进行诠释,而是要落实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笔者选择将油画结合埃舍尔创作思路基于油画在二维平面模仿重现多维真实的优势。同时,经过艺术社会学与生物心理学场效应的关联,笔者提出埃舍尔解构真实、创造超越真实的艺术创作路径可以结合意象语言进行反映当下的艺术创新。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xSrTiO3/(1-x)CaCu3Ti4O12(x=0,0.2,0.4,0.6,0.8,1)复合陶瓷,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和宽温度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1348-1600K的温度范围内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强度降低显著,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对建筑物危害很大。处理湿陷性黄土
期刊
目前大部分金属矿山井下巷道在掘进中都会遇到部分较软的围岩,井下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严重。提出井下软岩巷道如何采用锚注支护方法。
在常用露天采场的验收计算方法中,从适用性方面进行分析,找到一种适合矿山实际应用的方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用新的计算机常用软件辅助传统的计算方法.使传统方法在新的时代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