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的分析,以中国近代防卫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三个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为历史线索,以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乡村文化思想以及近代中国和西方的乡村建设思想为基本理论背景,探讨了我国乡村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文化转型和变迁中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农民主体政治文化、经济观念、道德评价体系和农民文化心理变迁的特点。文中还从观念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家主导文化与乡村“小传统”文化、乡村与城市、文化认同与行为抉择、流动农民的心理困惑等系列矛盾与冲突,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文化异质性、现代教育、大众传媒和城市吸引力等方面分析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矛盾和冲突,深入总结了新时期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本制度背景,指出乡村文化主体缺失、载体减少、特色文化资源流失、乡村教育“空洞”等文化贫困现象,分析了乡村文化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交流与融合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障碍。最后针对中国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贫困与障碍,提出乡村文化的知识与价值系统、文化保障系统、文化管理系统、文化动力系统建构的对策和路径。
其他文献
根据过江通道总规模存在上限值和出行者对关键路段服务水平有一定要求的特点,基于离散网络设计理论,建立了中等城市跨江通道布局的双层规划模型,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混沌理论和Me
当代审智散文创作中,南帆是杰出的代表。总体看来,南帆的审智散文具有“冷”、“势”、“巧”的特点,这正源于他在散文创作中的不断追问:在“追问”中为人物和历史正名,在“追问”
中华传统美德虽经历史的洗礼,仍不失时代光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形势下,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肃
本文系统论述了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容;深入研究分析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念、特征、源流及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归纳、概括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
日本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规制改革中,引入风险分析手法,分离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职能,促进食品安全相关主体之间的风险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较
《周礼》对于先秦史和先秦军事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所见军制内容严整详实,蔚为大观。其所述之军队建制、军政管理、军令发布、四时田猎、宫廷禁卫、军法执行、后勤
目的研究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心理弹性以及社会支持这三者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抽取100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
<正>采集行为是蜂群存活必需的。为了成功采集,蜜蜂不仅需要学会并记住蜜粉源植物花的颜色及形状,而且要知道如何找到这些花朵,能够采集距离蜂巢数百或数千米远的蜜粉源。为
在一个较长时期中,朱熹哲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而受到批判.但我们应该看到,朱熹的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盆脏水,一堆尘土,而是石中有玉,沙中有金.
当我们审视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构建的当代国际海洋秩序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鼓舞的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所蕴含的安全、自由与公平以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诉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