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逐渐转向复杂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勘探任务的难度增大,地震解释的精度要求更高。合成地震记录是联系测井和地震的桥梁,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常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是基于褶积模型,但是随着地震解释精细程度的提高,这种方法暴露出了一定的缺点和问题,常常会导致解释人员追错层的情况发生,使得我们通过地震资料上的“轴”来认识地下构造的难度加大。为了能更加精确的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标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测井曲线经常会受到非地质因素的影响,产生异常值。常规的测井曲线校正包括环境影响校正、测井曲线异常点剔除、测井深度校正、测井曲线标准化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测井曲线做了变时窗的中值滤波,在去除噪音的同时能更好的保留真实信号。此外还对测井曲线做了分层处理,这既平衡了测井与地震的尺度差异,又有利于提高正演模拟的速度,使模拟过程更加快速和精确。对于子波的提取,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实验,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子波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的差异。选取地震资料信噪比较高,和井位置较近的地震道提取统计性地震子波,利用井数据和井旁地震道提取确定性子波。对于水平层状介质,我们采用反射率法来进行正演模拟。反射率法是一种仅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且精度很高的正演模拟方法,模拟精度高于差分法和射线法,能够精确模拟转换波和多次波。而且纵横波容易分离,计算效率很高。正演模拟通过传播矩阵来实现,通过对它的控制可以很好的模拟出多次波和转换波的影响。不要求均匀采样,可以很方便的引入地层吸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将正演模拟得到的叠前道集经过动校处理和叠加就得到了叠加地震道,以此来和井旁地震道进行匹配。相比于常规的合成地震记录,它除一次反射外,还包含多次波与转换波,包含着地震记录的反射特征随着炮检距的变化,这都与实际的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更加类似。我们通过实验模拟了多次波与转换波、动校正叠加等因素的影响,从本质上分析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存在误差的原因。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具好的匹配程度,尤其在薄层、弱反射优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