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属于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为3000-3067万hm2,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近报道的玉米病害有40余种,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玉米田耕作制度的变化,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逐年加重发生,发病轻时造成玉米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甚至绝产。目前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有效方法有选育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本论文鉴定了玉米品系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筛选了对弯孢霉叶斑病菌有效的药剂,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人工接种技术鉴定了260个玉米品系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筛选到抗病品系80个。将弯孢霉菌接种到已灭菌的高粱培养基上,获得1.0×106个/m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在田间玉米处于抽雄期时对260个玉米品系进行喷雾接种,在玉米处于蜡熟期时对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80份玉米品系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表现为抗病,有104份玉米品系表现为中抗,有72份玉米品系表现为感病,有4份玉米品系表现为高感,没有发现高抗品系。2、室内筛选到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剂4种,并且获得了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将各药剂母液配制成等梯度浓度的药液,与化开的PDA培养基按照1:9的比例混匀,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带药的培养基,用经过酒精灯灼烧灭菌的接种针将直径9毫米的菌饼反向接种到培养基中间,用封口膜密封,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后用直尺以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用DPS软件处理数据,筛选出对弯孢霉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戊唑醇、萎锈灵、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4个药剂,EC50分别为1.0883 mg/L、4.8362 mg/L、1.3926 mg/L、1.9524 mg/L。对这四种药剂分别按照1:2、1:2、1:3、2:1和3:1的比例两两复配,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戊唑醇+苯醚甲环唑(3:1)、戊唑醇+吡唑醚菌酯(1:3)、萎锈灵+苯醚甲环唑(1:3)、萎锈灵+吡唑醚菌酯(1:2)和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1:3)复配型及比例。3、田间验证了四种药剂单剂及组合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的戊唑醇、萎锈灵、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筛选出的药剂通过田间栽种的江玉898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将其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推荐用量配制成药液,在玉米处于8叶期时将其均匀喷雾到各小区玉米上,将弯孢霉菌接种到高粱培养基上,获得1.2×106个/m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在玉米处于10叶期时对玉米进行喷雾接种,在接种30d后对玉米弯孢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萎锈灵+吡唑醚菌酯(1:2)和萎锈灵+苯醚甲环唑(1:3)在田间使用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均有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