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领域中,多数研究聚焦公办教育系统的在职教师。随着近几年课外辅导产业的兴起,关于辅导机构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亟待开展。本文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课外辅导机构中一位新手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变化情况,并挖掘导致其变化的个人及环境因素。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半结构化访谈和案例素材,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在课外辅导机构工作的过程中,这位新手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在五个维度即自我形象,工作动机,自我效能,任务感知和未来展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自我形象变化最大,她摆脱了当初稚嫩的教师形象,对学生更加耐心,教学风格从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且她逐步认识到教学的意义不止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工作动机这一维度的变化见证了她职业认同的关键转变,随着她从把教学当作一份工作向把教学当作事业的转变,她对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大,教学情感也带有更多积极色彩。这两个维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维度的重塑。这位教师的自我效能维度中的教学能力和服务能力都获得了提升;在任务感知维度中,对学生的责任认知转变尤为显著,认为教师组织活动的终结责任是帮助学生学业进步与心理健康成长。在她的未来展望维度里,尽管她的短期目标随着不同的工作情况而改变,时而为提升教学能力,赢得他人认可;时而为做一名教研员;但她的长期目标保持不变,即做一名公立学校教师。其次,本研究发现了一些影响这位新教师职业认同变化的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不服输的性格和渴望晋升的职业意向促使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她所处教育背景中的教师榜样和实习经历,以及工作中积极参与教师培训都促进了其职业认同变化。此外,这位新教师的职业认同变化也受课外辅导机构管理特征、人际关系和家庭等中国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课外辅导机构环境中灵活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她在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两个维度的变化,引导她把教学当作事业,她的教学能力和服务能力也因此有了较大提升。而不稳定的工作时间、高离职率和繁重的工作强度限制了她的职业认同变化。不过,与学生的亲密关系直接改变了她之前的教学理念,塑造了一个更有深度的自我形象;并且,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合作关系促使她更加投入工作,以满足家长期望。与此同时,与领导的紧张关系及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赋予了她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任务知觉维度新形式。然而,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期望最终使她不得不放弃外地辅导机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公办学校教职,这意味着她将经历新一轮的身份认同变化。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教师的能动性与心理承受能力对课外辅导机构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至关重要;并建议课外辅导机构应为教师职业认同创建更加有利的环境,帮助该群体教师实现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