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本文作者调查,元曲翻译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外都较缺少元曲译本,特别是其小令的译本。本文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界对小令翻译的更多关注。主要参照了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中国传统诗学与美学,结合纽马克(及其他翻译家)的翻译理论,给出了本文作者对某些有代表性小令的译文,并与其他译者(许渊冲,辜正坤)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寻找较好的小令翻译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于“雅派”小令的翻译,意境美是意美的一个关键部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参照),译者应当敏锐的察觉隐藏在意向之下的意境并力求在译文中再现这种意境。如有必要,译者有理由改变原诗的具体用语。总的来看,“雅派”小令的语言精美雅致,为了重现意境美(意美),这种精致的措辞风格应当予以保留。音美和形美也是重要的。译者应当在三者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对于“俗派”小令,本文研究了许渊冲和辜正坤的译文,发现两者都未能充分重视原诗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后者。无论原诗的实际情况如何,辜都倾向于使用古雅的文风。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因为损失原诗的风格特征也意味着破坏其意美。因此,本文作者在许渊冲的“三美论”之外增加了第四重美,即“风格美”。作者希望原诗风格的再现能得到更多重视,特别是“俗派”小令的口语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