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是在大量吸收和借鉴英语语法体系的有关内容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什么是词,一直是一个困扰着汉语研究界的问题。这为汉语本体研究、中文信息处理以及汉语教学等造成了许多不便。因此,汉语本体研究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界通过引进认知心理学短时记忆的单位——组块(chunk)的概念,对汉语“组块”(chunk)的探索,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这些研究都迫切需要汉语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的支持和验证。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阅读和理解文字信息时,人在阅读时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个词的逐字逐词阅读的,而是呈现为不规则的跳跃。但是利用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眼动技术进行的组块研究在目前的汉语认知领域还比较薄弱。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汉语阅读“注视块”(fixation-chunk)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汉语阅读中,人在其知觉广度范围内,通过眼睛每次注视的客观区域所对应的汉语组块。以眼动技术为依托,以认知心理学已有的眼动研究成果为支点,对汉语阅读注视块的获得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取得的注视块进行了客观的量化统计分析。 汉语阅读注视块不是单纯的句法单位,而是人阅读眼动轨迹的语言投射。在承认即时眼动加工假设的前提下,我们说汉语阅读注视块可能就是人认知的单位,即人的表达和理解单位。从语法角度来看汉语阅渎注视块的构成,可以是单纯的词,也可以是“词十词”、“词+短语”或者“短语+词”,还可以是“短语+短语”,其物理长受到人眼的知觉广度和人脑的认知能力的双重限制,服从与认知规则和“短时记忆”的规则。 本文的前期研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已进行的句子阅读眼动实验的部分数据,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汉语句子阅读时的客观眼动轨迹,分离出眼动注视块,并对其进行客观的量化统计研究,得出一个初步的结果;后期研究则是从动态流通报纸语料库(DCC)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真实文本,并对以这些文本为材料的汉语正常篇章阅读眼动实验的所得出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并以篇章阅读的数据与前面句子阅读的结果进行比较,对汉语阅读注视块做了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