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实质是资源合理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作用。甘肃省农业基础差、底子薄、效率低,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甘肃省农村年鉴的农牧业生产相关数据,并参考中国农业部和甘肃气象局等官方网站数据,通过Excel、SPSS和ArcGIS Desktop9.3等方法,对甘肃省及县域尺度的种植业、畜牧业及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甘肃省农牧业生产结构的发展趋势,为甘肃省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减少,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升;经济作物中,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速最快,其次是苹果和蔬菜,油料种植面积平稳。农作物单产中,马铃薯和水果大幅提高,玉米和小麦平稳上升,蔬菜先降后升,油料逐渐下降。河西地区为小麦高产区,临夏为油料高产区,定西地区马铃薯和陇东苹果品质好。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中药材、蔬菜、水果、马铃薯、玉米、油料和小麦先后顺序进行种植业合理布局;重点调整小麦、玉米、胡麻籽和油菜籽种植。河西地区应适度扩大小麦与中药材种植,缩小玉米和水果种植,适当扩大油料和马铃薯种植;陇中地区应扩大蔬菜、水果和玉米种植,压缩小麦种植,有条件区域还应扩大中药材种;陇东地区应扩大水果、中药材和玉米种植,适当在庆阳扩大中药材种植;陇南地区应扩大小麦和蔬菜种植,压缩油料种植。畜牧业结构中,草食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粮食畜牧业比重下降;饲养牛的总产值比羊的高,猪肉产值远低于牛羊。甘肃畜牧业生产区域较集中,猪生产生产范围广,高产区由中部向四周辐射,西部和东部较少;羊生产高产区在河西;牛生产范围小,集中于陇东平凉地区。需结合种植业循环发展,适当提高肉牛养殖。渔业是增值最快,效益最好产业,在有条件地区应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