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社会关于危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导致国际危机迭起,几乎把人类社会拖到核战争的边缘。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危机失控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关于国际危机管理的各种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国家利益的视角探讨国际危机管理策略。 第一部分简单概括了国际危机的内涵和特点。理论界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国际危机进行界定。本文在结合上述两个层次界定国际危机的同时,还将国际危机放在国际冲突中来考察。因此,国际危机是国际冲突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国际危机发展到一种临界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有效管理,那么其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爆发国际战争或者导致国际体系发生质的变化。国际危机的主体是国家行为体;其实质是国际体系在短期内出现的一种失衡状态,表明国家之间冲突关系的发展处于质变的临界点;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由既有国际平衡的破坏引发的地区动荡与冲突。国际危机具有突发性、临界性、威胁性和紧迫性等特点。 第二部分阐述了国际危机管理的内涵、必要性和内在矛盾。中外学者对国际危机管理的定义在两个方面是共同的,一是和平解决危机,避免战争发生;二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因此,国际危机管理可以理解为在有限时间内用和平手段防止危机突破临界面而引发战争,同时最大限度争取本国利益的过程。国际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在于国际危机的危险性。认识和了解国际危机管理的内在矛盾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国际危机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探讨了国家利益与国际危机、国际危机管理的相互关系。国家利益与国际危机、国际危机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国际危机的根源;国家利益的层次影响国际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危机管理的方式;国家利益的博弈是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是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