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众媒介的风险感知——以宁波PX事件的媒介风险感知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采用内容分析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  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相较于PX项目本身的风险,政府更为关注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风险,将维护稳定视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的这一态度直接影响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倾向。本文的分析发现,公众与政府对于PX项目的风险感知处于不同的风险文化之中,使用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在宁波PX事件中,我国媒介虽然没有起到推动风险沟通的作用,但部分媒介对以往的环境事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也提出了与风险沟通相关的一系列建议。发挥媒介作用,推动风险沟通,这是大势所趋。但在PX项目已经被“妖魔化”的背景下,在目前的政治决策机制和媒介管理制度下,仅从技术和业务角度强调风险沟通,远远不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