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假说对中国学生使用进行体的影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体系统被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对学习者来说时体系统较难掌握。因此,许多学者(Anderson,Bardovi-Harlig,Shirai,蔡金亭等)在这一领域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知道体假说是影响进行体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体假说的提出,许多语言学家通过完形填空、面试或问卷调查的形式检验了这一理论。尽管大部分结果被证实和体假说一致,但也有相驳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例证来进一步证实该假说。本研究以Anderson&Shirai的体假说为理论基础,以进行体为对象,所以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体假说的第三和第四条,即:(3)在有进行体的语言里,进行体标记首先用于活动动词,然后扩展到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4)进行体标记不会错误地扩展到状态动词。然后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高中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料)和布朗语料库为基础,收集资料,然后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三点:  (1)体假说影响中国学习者习得进行体;通过分析ST2,ST4和ST6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进行体的情况发现进行体易与活动动词结合,其次是完成动词和达成动词,不与状态动词结合,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是:活动动词>完成动词>达成动词>状态动词。这一结果和体假说的预测一样,说明中国学生的语料也符合其预测。  (2)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使用进行体也不同;在不同英语水平组中,高中学生更多的倾向于使用进行体结构,而英语专业的学生习得进行体的水平最高。  (3)和美国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更少使用进行体;尤其是进行体的复杂结构,例如,being+Ving和been+Ving。
其他文献
接受美学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尧斯(Jauss)和伊塞尔(Iser)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理论依据所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作为接受美学的主要构成成分,“期待视野”
谷干城作为明治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日本广为人知,而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有关谷干城的研究。谷干城具有较高的汉学素养,与近代中国多位驻日外交官员有所往来,对近代中日关系也有
近代以降,中日韩三国间文学关系愈发密切,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量传入中韩两国,在两国掀起一股翻译·翻案热潮,其中政治小说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小说类型,在翻译·翻案的
自然写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已有漫长的历史。“自然”特别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青睐,他们通过诗歌描述自然的美并领悟自然中的真谛,藉此批判社会上的邪恶与不公。在法国大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