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后方时期中央广播电台战时动员研究(1937-1945)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分别形成了以延安和重庆为中心的两条抗战广播线。本文重点考察以重庆为中心的广播线,以中央广播电台为研究对象,试图窥探抗战时期中央广播电台在抗战宣传和动员中起到的作用。本文所指的中央广播电台是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办、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的中央广播电台,原名国民党中央党部广播电台,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根据周勇教授对“抗战大后方”概念的界定,本文以1937年至1945年为时间段,以战事紧逼被迫迁台重庆的中央广播电台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具体的广播内容,考察战争背景下的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动员策略方法,窥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宣传能力与技巧、抗战宣传制度建设、广播电台的创办水准与传播能力。第一章是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这章的内容重点是介绍中央广播电台的历史概况。笔者以中央广播电台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分割线,将中央广播电台的发展历史分为建台时期(1928-1932)、扩充时期(1932-1936)和迁渝时期(1937-1945)三个阶段。分别对中央广播电台的建台经过、扩充缘由以及迁台历史进行梳理,并着重就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及播音成效进行分别阐释,试图展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中央广播电台的发展概况、节目设置特色,以便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国民政府的宣传要旨和特色。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从“战争”“动员”的概念出发,追溯“战时动员”概念的形成、发展历史,试图为本文研究中提出的“战时政治动员”、“战时经济动员”、“战时军事动员”、“战时精神动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罗敦伟前辈关于战时动员的论述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将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动员划分为战时政治动员、战时经济动员、战时军事动员、战时精神动员五个部分。第二章考察中央广播电台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学者徐彬把政治动员看做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认为不论是战争时期为激发人民抗战进行的战争动员、配合政治运动开展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活动还是以社会特定群体为动员主体日常生活动员,都是能达成潜移默化地动员效果。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政治动主要通过聚焦主题纪念、传达抗战形势、申讨汪伪政权三个方面的活动,起到了激发抗日斗志、统一抗战理念、打击分裂势力的战时政治动员的作用。第三章是考察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经济动员。经济动员的直接任务是通过充分调动国民经济的生产能力,为战时的军事活动作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最终实现政治稳定和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广播电台通过一是宣传节约理念、动员爱国募捐、号召经济建设三方面的活动,实现了为前线提支援、助推生产力发展、号召为抗战艰苦奋斗的战时经济动员功能。第四章是考察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军事动员。军事动员工作关乎国家安危,动员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作战能力的强弱。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广播电台至少在传播防空知识、召青年参军、动员战俘演讲三个方面实现了防空预警工具、补充军队实力和扩大“日人反日”阵营的战时军事动员作用。第五章是考察中央广播电台的战时精神动员。精神动员是战争动员在精神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在这一章,笔者认为中央广播电台在报告战况、增加文艺内容、邀请名人演讲三个方面的活动,实现了增强抗战决心、灌输抗战精神、扩大对外宣传的战时精神动员功能。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第三部分,这部分围绕中国共产党运用抗战大后方中央广播电台进行战时动员的历史,着重介绍了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在中央广播电台的动员实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投身抗战建设事业中,及时研判抗战形式和重心、做出正确抗战指示、指明抗战中心任务的领导者形象。
其他文献
词汇附带习得作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正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关注大学生,很少有研究关注高中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情况。当前高中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是学生词汇量不足导致阅读理解差;另一方面是学生词汇学习方式单一且无效,多是课堂有意识学习,课后死记硬背。因此,通过阅读进行词汇附带学习对于高中生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培养学生
近些年随着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不断攀升,交通事故逐渐呈现多发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2000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交肇案件解释》)要求“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定罪处罚”,但是没有规定责任划分主体以及如何划分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责任的划分需要法院准确认定违章行为与事故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实践中交通事故的发生
教师职业认同是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关于教学与教师教育的研究都强调了认同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专业发展和对教育改革的态度。作为教育实施的主导者,中职英语教师是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中职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了了解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职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本研究依据社会认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投资活动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和学者的研究现多集中于国家和企业层面的环境与社会风险防控,没有意识到金融机构在投资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中国企业“走出去”都需要有金融机构在背后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资金时,如果能对海外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进行审查,拒绝为高危险高污染企业提供授信业务,则能够从资金源头上降低海外
现代教育对于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也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基本理念,提倡教师能够在注重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这一教学理念。而数学交流是数学学习的必要手段,作为认知的一种过程,认知风格又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课题结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性和
频次被看作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仍存在一些争议。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探究频次作用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过去十几年中,因对二语习得中频次作用的忽视,有关输入频次与短语动词之间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输入频次对初中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的影响。研究具体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输入频次如何影响初中生英语短语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工具性,还要关注语言的人文性。英语教学目标中把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还把情感态度作为其中目标之一。随着情感态度目标的提出给英语的教与学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给英语教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所以,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尤为重要的,教师们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情感的传递,造
政协是我国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政协机构定位是政协制度运行的重要内容。当前对政协机构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学领域,研究成果一方面对政协是否属于国家机构存在争议,另一方面对政协机构的界定大多依赖相关制度,界定并不清晰。政协机构定位是在历史发展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同时,政协是国家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政治制度构建基础。宪法规范是政协机构定位的重
进入21世纪,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纷纷制定以人才为核心的强国战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受到各国的推崇并兴起了研究热潮。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位置,其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举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与三维目标对比,物理核心素养的第四个方面“科学态度
目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的广泛应用,但该工艺系统存在运行参数复杂、运行维护较为粗犷等问题,亟需进一步优化系统。本文针对河南某电厂2×1000MW燃煤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分别进行了节能优化和控制优化。优化结果如下:(1)采集脱硫系统历史运行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和原烟气流量与浆液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相关性显著;通过分类分析,得到了浆液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