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任是指公民在与政府互动与沟通过程中,对政府未来的意图或行为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稳定预期,包括政府的政策、行为和产出与期望相符的信心和信念。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同时,媒介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对我国传统媒体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机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进而影响其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其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影响着未来政治体系的稳定和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首先梳理了政府信任、媒体使用相关理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学理上的基础;其次,对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信任、政府信任和网络媒体使用概念进行界定和操作化测量,并解释本文是在何种理论基础和框架下进行研究;接着以江苏省徐州市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网络媒体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从网络媒体使用的频率和内容来看,本文中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性较高,在使用内容方面倾向于“娱乐导向性”,政治参与频率相对较低。第二,大学生对政府信任的感知水平较高,呈现“央高地低”的差序格局和“强伦理型”的信任品质。第三,使用网络进行政治互动与表达越频繁的大学生对中央政府机构及人员越信任,总体的政府信任水平也越高,而使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越频繁的大学生对中央及地方的政府机构、公务人员越倾向于不信任,其总体政府信任水平也越低。同时,社交娱乐类和工具信息类非政治性使用行为与政府信任没有直接明显的关系。以上结论不仅揭示了大学生使用大众网络媒体对政府信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且呈现了这个影响过程的多元复杂性。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媒体使用与政府信任影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政府信息公开与回应不到位、网络媒体平台功能发挥不当、大学生制度化网络参与路径缺失、大学生与政府之间沟通梗阻化。接着从政府、网络媒体与大学生这三个层面分别阐释产生问题的相关原因。最后提出网络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政府信任水平的建议与对策。根据前文的理论归因,从搭建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树立批判的“接收—表达”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如何更好地回应新兴媒体使用者的政治诉求、提升其政府信任水平以及实现政府善治有所裨益。
本文首先梳理了政府信任、媒体使用相关理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学理上的基础;其次,对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信任、政府信任和网络媒体使用概念进行界定和操作化测量,并解释本文是在何种理论基础和框架下进行研究;接着以江苏省徐州市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网络媒体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从网络媒体使用的频率和内容来看,本文中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性较高,在使用内容方面倾向于“娱乐导向性”,政治参与频率相对较低。第二,大学生对政府信任的感知水平较高,呈现“央高地低”的差序格局和“强伦理型”的信任品质。第三,使用网络进行政治互动与表达越频繁的大学生对中央政府机构及人员越信任,总体的政府信任水平也越高,而使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越频繁的大学生对中央及地方的政府机构、公务人员越倾向于不信任,其总体政府信任水平也越低。同时,社交娱乐类和工具信息类非政治性使用行为与政府信任没有直接明显的关系。以上结论不仅揭示了大学生使用大众网络媒体对政府信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且呈现了这个影响过程的多元复杂性。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媒体使用与政府信任影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政府信息公开与回应不到位、网络媒体平台功能发挥不当、大学生制度化网络参与路径缺失、大学生与政府之间沟通梗阻化。接着从政府、网络媒体与大学生这三个层面分别阐释产生问题的相关原因。最后提出网络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政府信任水平的建议与对策。根据前文的理论归因,从搭建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树立批判的“接收—表达”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如何更好地回应新兴媒体使用者的政治诉求、提升其政府信任水平以及实现政府善治有所裨益。